四年前的2012年6月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公司将Retina(视网膜屏幕)概念引入笔记本产品线。那次会场并没布置产品展示区,整个会场唯一一台Retina屏MacBook Pro被放在一个圆柱形玻璃罩里,一圈码农和记者围着它,看得眼中放光。
2012年苹果WWDC大会现场
四年后,类似的情况出现在了上海一家苹果店里,玻璃罩子里的电脑换成了2016款带Touch Bar的新MacBook Pro,一圈消费者驻足围观。
四年后 上海一家苹果店
这是一次等了四年的大换代,带来了更多的关注度,也伴随了更多争议。 在发布会第二天,新浪数码发布了入门版MacBook Pro体验,半个月之后,我们又拿到了带Touch Bar的MacBook Pro(13和15寸屏幕版各一台)。这篇文章以15寸新MacBook Pro为主角,想说的,主要是网友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2016新MacBook Pro
Touch Bar只是一条炫酷的副屏吗? 按一般评测文的套路,应该由表及里,先说外观。但我坚持认为,有了Touch Bar的MacBook Pro才能真正代表2016年的变化。所以,这段放在最前面,也是MacBook Pro最值得注意的部分。
Touch Bar是位于键盘上方的一条触控屏幕
这条加在键盘上方的屏幕全称Multi-Touch Bar,长约25厘米,宽约1厘米,表面磨砂处理,分辨率2170x90像素。在它最右,有个同色的蓝宝石玻璃按钮,那是这台电脑的Touch ID,既是指纹识别装置,也是这台电脑的电源键。 Touch Bar的作用,一句话就可以描述:随着不同软件,出现不同功能按钮。 如果你是从诺基亚E71过渡到iPhone的用户,应该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有形的硬按键被一块无形的玻璃取代,屏幕上的功能千变万化。 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在不同的界面和软件版本情景下(记住这个条件非常非常重要),它会呈现出各种复杂功能,大概有这么几种: a 桌面上什么应用都没打开的时候,Touch Bar上只会出现最左的esc和右侧的光线,音量和Siri,播放,Launchpad,任务切换或是键盘灯切换键等默认收起状态,需要按一下 < 才能调出; b 在系统地图中,会显示定位按钮,如果输入地点,则会显示驾车,公交,路线等等; c 用系统原生图片浏览器,浏览图片,它呈现Cover Flow样式的图片缩略图,手指在这滑动可以翻动图片; d 在处理文档时候,Touch Bar上则是字体颜色,加粗,斜体,排版等常用的编辑排版工具; e 用Safari浏览器,它是页面标签切换装置,或者搜索,返回/前进的快捷键; f 用自带QuickTime播放器放视频的时候,它是视频进度条,可以直接拖动; 这几个描述,不足Touch Bar诸多变化的十分之一,但整体上来讲,苹果希望它能通过软件 硬件共同提升效率。
Touch Bar常见的几种功能变化
Touch Bar VS 触控屏 为什么不直接上触屏? 微软与苹果,这个时代两家最伟大的公司在笔记本交互上给出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案。 微软的方式一直是很直接的,CRT屏幕时代,在84个键之外增添了各种功能按键提升操作效率。2000年前后,你一定见过这种自带一溜功能键的多媒体键盘:
曾经很流行的多功能键盘
在近几年,审美方向回归简单,各种乱七八糟(也没啥大用)的第三方功能键被省略,电脑键盘又回归了它本来的样子,电容屏的出现让触控操作变得容易,微软的交互进入了新时代。 触控的好处是直观,原本用鼠标做的事,现在直接用手指头就能做,没有学习过程;缺点是体验差,软件优化不到位,当用户指点那个比绿豆还小的x时候,会深刻体验到这点。 大多数Windows软件的交互逻辑都是键盘+鼠标,削弱了触屏Windows本的本意。 苹果选了条看起来更难走的路,用“新硬件 新生态”去重新构造一种人与电脑之间的交互。
Touch Bar是苹果的答案
在制造iPhone的时候,苹果重新建立手机和人的交互方式,用电容屏幕去挑战黑莓或HTC这些对手,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乔布斯重新发明了手机,从此世界上的手机都没了实体按键,电容触控屏成了唯一形态。由此延伸,又制造了iPad。 但苹果迟迟没有把Mac变成触控屏幕,理由是体验不好。 从硬件上讲,全触控的Mac不是问题,但这家公司很固执,他们坚持认为,在macOS的按钮没法做到像iPhone那么适合手指操作之前,Touch Bar将是最优的解决方案。
用Touch Bar加第三方软件处理图片
这条路的关键是苹果如何构造基于Touch Bar的新生态(微软也需要触控生态,但没有这么强调)。这个做好了,苹果会赢得电脑交互的一场革命胜利。 但必须得说,风险也不小。 苹果发明了Touch Bar,但它能做什么,以及把这件事做的好不好,要看具体的使用环境。 在使用系统自带功能或应用的时候(例如上文的a,b,c等),Touch Bar上能出现什么是很确定的,这时的体验基本能代表苹果想要的结果。 举例来说,在地图中搜索一个地方,键盘上方就会出现个“路线按钮”并在这直接告诉你,驾车需要4分钟。在按下这个按钮后,又会继续出现“驾车”,“步行”,“公交”等三种方式,直接按Touch Bar,主屏幕会呈现不同路线。
Touch Bar与软件之间互动示意
苹果把原本呈现在屏幕上的按钮放到了Touch Bar上,按钮放大了,操作逻辑从鼠标滑动——选择——操作,变成了直接点Touch Bar,提升了效率。 在苹果开发者网站上,他们建议开发者们在专业工具、生产力工具、游戏等几个方面考虑Touch Bar的方向,这可以看出苹果对它的定义;在进一步说明中,苹果描述了Touch Bar应该是一个工具栏,而不是第二块屏幕,对开发者来讲,触碰这上面的按钮,应该能跟屏幕上的东西立即互动,并且,能在Touch Bar上完成的,就不该再碰触控板或键盘。 Touch Bar的未来空间很大,可以想象,在打游戏时候点它快速释放某些技能,或者做成一个力度条,放箭扔雷之类的用手指拉动控制力度。 只是这个Touch Bar的世界才开始建立,在没有覆盖到的地方。它则会呈现出各种不确定性,例如将Safari换为Chrome,Touch Bar上的网页标签切换没有了;把QuickTime换成射手播放器,视频进度条不会出现。 这正是我们在上面提示“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因:苹果发明了一种新的硬件,并在自己能掌控的范围内设计好了它的功能体验,如果你在苹果的生态圈子里(浏览器用Safari,看片用QuickTime,写报告用iWork等等),就能立刻感觉到Touch Bar的好处。 但如果不在,Touch Bar目前为止只能用作炫耀。后面工作是开发者们完成的,他们需要时间。如果你习惯了Chrome,至少在它没更新前,是没法用Touch Bar操作的。 说起软件更新,就不得不提国内用户的消费习惯问题,如果用的是盗版软件……无法更新也就无法支持Touch Bar。 目前,粗略统计已经或即将支持Touch Bar的应用有几十个,苹果自家的iMovie,iWork三件套已经支持,1Password或Pixelmator这些常用第三方软件也已经到位,还有一些例如微软的office套件等确定支持,将在这个月或下个月上线。 而国内的公司,QQ和上海一家麻将十三张等应用,也已经确定会针对Touch Bar做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