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Q:应该买哪种/多快的CPU?
A:这个这个……要看情况而定了。如果你需要最高的性能,可以考虑选择1GHz以上的PIII-M。相对于Coppermine内核的老Mobile PIII,它采用是新的0.13微米制程的Tualatin内核,前端总线从100MHz提高到133MHz,CPU核心内集成的全速二级缓存从256KB增大到512KB,主频最高达到1.2GHz,从综合性能来看是现有最快的移动CPU之一。而且它的工作电压更低,能耗也更小,拥有最佳的性能/功耗比。
那么,现在很多人感兴趣的P4-M呢?个人认为它并不是一款值得推荐的产品。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方面从性能上看,P4的性能依赖于高主频和高内存带宽。但事实证明1.6GHz搭配DDR内存的P4-M在多数应用程序中的表现还不如1.2GHz搭配SDRAM的PIII-M。假如你一定要赶时髦选P4-M,也请选择1.8GHz-2.2GHz的。相对于PIII,P4的优势在于高带宽和SSE2多媒体指令集,这往往只有在运行一些特定的程序比如线性多媒体处理的时候才能表现出来,经常还需要软件针对SSE2进行过专门的优化。另一方面从能耗来看, P4-M的功耗比PIII-M高出很多(简单比较的话,PIII-M 1.2GHz的最大功耗是约22W,而P4-M 1.7GHz是30W)。原因很简单——频率。P4的IPC(Instructions Per Clock cycle,每个时钟周期能执行的指令数)不如PIII或者Athlon,要达到高性能就必须运行在很高的时钟频率下,而有超频经验的人都知道CPU的功耗和频率呈现某种正比关系。综合这两点可以看出P4-M实在不是一款理想的移动处理器。Intel自己也意识到了这点,所以他们才在积极开发笔记本电脑专用的处理器--Banias,它的速度更快(1.6GHz的Banias将至少相当于2.2GHz的P4-M)而且功耗更低(1.7GHz的Banias最大功耗小于25W)。预计Banias将在2003年初投放市场。相较之下,P4-M倒更像是在PIII-M和Banias之间的过渡型产品。
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你每天到底用笔记本电脑来干些什么?想来多数人无非是上上网、打打字、听听音乐、看看电影还有偶尔玩玩游戏。有几个人能发扬大无畏的自虐主义精神,忍受着低速的硬盘和小小的LCD,天天在笔记本电脑上搞多媒体编辑?现有的软件中,又有多少是针对SSE2做了专门优化的?当然,2GHz的P4-M总算是在性能上抛开了1.2GHz PIII-M(价格和耗电量亦然),而将来的大多数软件都会支持SSE2,如同今天的软件都支持MMX一样,但是你难道不觉得把钱砸在P4-M上其实是一种完全违背“够用即可”原则的无益投资么?有那份闲钱,还不如配更大的内存或者硬盘呢。可悲的是有些人根本什么也不懂,以为P4就肯定比PIII好,1.6GHz就肯定比1.2GHz快;还有些人一看到“P4”的字样,内心深处就有一股难以抑制的冲动,觉得它代表了时尚和气派。对于这些人,我实在无话可说。
其实Coppermine核心的老Mobile PIII(100MHz前端总线、256KB二级缓存、0.18微米制程)也很不错。至于Mobile Celeron,其性能并不比PIII差很多,在多数笔记本电脑的日常应用程序中,PIII的优势并不明显。而使用Tualatin内核的新Mobile Celeron,同PIII-M一样采用0.13微米制程和133MHz前端总线,二级缓存也增大到了256KB,性能甚至超过了老Mobile PIII。不过Mobile Celeron不支持SpeedStep技术,在节能方面稍逊一踌。一定要破除各种迷信!我见过一些根本不明白自己需要,却认定非PIII/P4不买的人。而最后他们的笔记本电脑就是天天放在家里当台式机来上网、打字。当然,现在CPU价格越来越低,只要不盲目追求最快最新的型号,各种CPU的差价并不是非常明显。如果预算允许,PIII-M还是值得首先考虑的。现在Intel推出了基于P4核心的移动赛扬(1.4-1.8GHz),它只有256KB二级缓存,而P4核心的性能非常依赖于二级缓存,而其能耗又要比Tualatin核心的赛扬高,所以总体来看不值得推荐。
在此想解释一下SpeedStep、PowerNow!等技术。Intel的SpeedStep就是让CPU在使用交流变压器供电的时候全速工作,而在使用电池供电的时候自动切换到较低频率下(前端总线速度不变,倍频改变),这样可以降低功耗延长电池使用时间(一般称为“电池寿命”)。而AMD的PowerNow!和Transmeta的LongRun技术则更先进一些,它们可以自动根据你运行的程序需要来“智能”调节CPU的工作频率。比如打字的时候就只工作在200MHz下,播放DVD的时候则提高到400MHz……这样既延长了电池寿命,又不会感觉到机器速度明显降低。Intel在最新的PIII-M、P4-M中也增加了类似的动态调节功能。所以,假如你在使用电池供电,或者机器空闲的时候,测出的CPU频率小于标称值,也不用大惊小怪了。
Intel还针对超薄机型推出了低电压/超低电压版(Low Voltage/Ultra Low Voltage,LV/ULV)的PIII/PIII-M/Celeron,不仅工作电压降低,而且在使用电池供电时候,CPU通过SpeedStep降频的幅度更大,所以非常省电!
Transmeta的Crusoe和VIA的C3两款CPU虽然性能比起Intel的同频CPU差了不少(不过还是足以应付一般的应用软件了),但是非常省电(尤其是支持LongRun技术的Crusoe),很适合用在笔记本电脑上。不过其兼容性不如Intel、AMD的CPU。比如我就遇到过在一台机器(台式机)上将原来的Celeron换成C3系统就认不出USB键盘的情况。Crusoe因为是通过指令翻译的方式来执行x86命令,兼容性就更差一些。比如曾有使用Crusoe CPU的笔记本电脑无法重装系统的报道。
AMD出品的Mobile Athlon的性能非常不错。但是以往一直缺乏高性能的移动芯片组,这就大大限制了其CPU性能的发挥(比如VIA的KN133采用整合显卡,SMA架构,只支持PC133 SDRAM)。而面对PIII-M,Mobile Athlon在性能上并不占明显优势。另外,虽然采用了PowerNow!等先进节电技术,相对于PIII-M,Athlon 4的耗电和发热量仍然比较高。现在AMD推出了采用0.13 微米制程Thoroughbred核心的新Mobile Athlon XP。而ATi则发布了Radeon IGP320M的芯片组,提供了Radeon级别的3D性能和对DDR内存的支持,让Mobile Athlon的竞争力大增。AMD还有同Mobile Celeron相对应的Mobile Duron处理器。除了二级缓存较小之外,Athlon的功能它都有,包扩对PowerNow!技术的支持。所以,这也是一款具有很高性价比的CPU。
至于该选择多快的CPU,个人认为一般来说500-700MHz以上的任何CPU都足够对付你的日常应用了。任何片面追求CPU频率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一是价格因素--随着频率提高,CPU的性价比将急剧降低。举个例子,根据Intel的报价,2002年9月之后PIII-M 1.13GHz是$268而1.33GHz则要$506,频率只提高17.7%,价格却上涨了88.8%;原因之二是高频CPU未必就一定等于高性能。如今的电脑,性能的瓶颈往往是硬盘速度,对笔记本电脑而言这个瓶颈就更为明显;第三个原因是能耗问题,高速CPU耗电量也会相应增大。其实笔记本电脑是许多矛盾相互妥协的产物--性能vs.耗电量,重量vs.电池寿命&便携性……关键是要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点。
最后再提醒一句,千万不要贪图一点小便宜而去买使用台式机CPU的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