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PAD 全系列香港机型即时价格信息微软Surface Pro 9/Pro 8/Go 3/Laptop5/Laptop Go2/Studio 全国联保行货价格信息联想拯救者、小新、扬天及昭阳笔记本电脑全国联保行货报价华为Mate60、Mate60 Pro、Mate X5、Nova12 Pro、荣耀100 Pro、荣耀Magic 6 Pro手机行情苹果Macbook Pro/Macbook Air/iMac全国联保机型最新行情
THINKPAD 全系列正品全国联保行货价格信息合肥DELL戴尔XPS、灵越、成就、G16系列全国联保行货价格信息惠普战系列、星系列、光影精灵、暗影精灵全国联保行货即时价格信息华为笔记本电脑MateBook 14s/MateBook 16s、Matebook X Pro、D14、D16系列/荣耀MagicBook 苹果iPhone 15/15 Pro/15 Pro Max/iPad Pro 2022/iPad Air5/Mini6全国联保机型最新行情
ThinkPad子品牌ThinkBook新青年创业本价格信息联想、THINKPAD、戴尔、华为、苹果和微软Surface产品官方客服地址及联系电话NBCLUB办公地址、电话及交通路线笔记本电脑配件最新价格信息 内存及固态硬盘等 
返回列表 发帖

重塑神圣帝国辉煌——意大利海军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

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
原载于《兵器》2004年,第11期 转载请保留
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
设计背景经过
根据1922年在华盛顿签署的《限制和削减海军军备条约》,意大利获得了177800总吨战列舰的份额。虽然总吨位只有英美的1/3,可意大利人全部的新式无畏舰加在一起也达不到这个数字。最后意海军决定保留182800总吨的战列舰兵力,其中包括6艘无畏舰和4艘老式的前无畏舰:
级别/舰名 排水量 主炮 主装甲带厚 航速
“卡欧·杜利奥”级Caio Duilio“卡欧·杜利奥”号“安德烈·道里亚”号Andrea Doria 22700吨 3座三联装和2座双联装305毫米 79-249毫米 22节
“加富尔公爵”级Conte di Cavour 22700吨 3座三联装和2座双联装305毫米 79-249毫米 22节
“加富尔公爵”号“朱里奥·恺撒”号Giulio Cesare“莱昂那多·达芬奇”号Leonardo Da Vinci “达芬奇”号于1916年8月2日发生弹药库爆炸事故,舰体已经报废
“阿里盖里·但丁”级 Dante Alighieri “但丁”号 22700吨 4座三联装305毫米 76-249毫米 23节
“埃琳娜女王”级 Regina Elena 12600吨 2门305毫米 100 -249毫米 21节
“埃琳娜女王”号 “维多里奥·埃曼纽尔”号 Vittorio Emanuele“纳不勒斯”号Napoli “罗马”号 Roma
和当时其他海军强国一样,意大利当时也在进行战列舰扩建计划,他们准备建造4艘装备8门381毫米/L50主炮的“弗朗西斯科·卡拉斯里奥”级战列舰,即“弗朗西斯科·卡拉斯里奥”号(Fransesco Caracciolo)、“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号(Cristoforo Colombo)、“马卡提尼奥·卡罗那”号(Marcantonio Colonna)和“弗朗西斯科·莫罗斯尼”号(Francesco Morosini)。但是把持华盛顿会议的英美日三大海军强国却采取了只许州官点灯,不许百姓点灯的政策,他们自己建造了7艘16英寸主炮战列舰,却坚决要求意大利和法国停止一切新战列舰的工程。意大利政府虽然感到愤怒,却也无可奈何:糟糕的国内财政收入根本无法保证完成“卡拉斯里奥”级战列舰。相对的,法国的经济情况实际上也不允许继续建造“诺曼底”(Normandy)级战列舰。作为补偿,《华盛顿条约》允许意大利和法国在1927、1929、1931年间建造新的主力舰,但主炮口径不允许超过406毫米,单舰排水量最大35560吨,在新旧战列舰总吨位不超过177800吨的情况下不限制建造数量。
很快,意大利海军装备的军舰就已经明显的老旧和不敷使用了。意海军工程部门于1928年提出了一个23000吨级的战列巡洋舰初步设计方案,主要性能如下:
标准排水量:23369吨,长195米,宽29米,吃水8米;3座双联装381毫米主炮塔,4座双联装152毫米副炮塔,6座双联装100毫米高射炮和2架水上飞机;航速28-29节。
与较小的排水量相比,1928型战巡设计具有较强的火力和较高的航速,但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装甲防护性能,续航力也比较近。紧接着,意海军工程监察处于1928年6月份在拉斯佩齐亚(La Spezia)的试验基地里进行了45367号袖珍战列舰设计的模型试验,该方案的具体情况不详,只知道设计标准排水量26200吨,很可能是1928型战巡的放大改进型。当年,意海军也对35000吨的条约型战列舰进行了初步探索,他们期待在新军舰上安装6门406毫米主炮,航速达到29-30节,并且可以抵御406毫米弹的攻击。意海军还认为排水量更大的舰有利于获得更优良的装甲和水下防御性能,并且热切希望新舰能够达到“特兰托”(Trento)级重巡洋舰35节的高航速。但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意大利并不想抢在法国之前第一个打开建造战列舰的潘多拉之盒。
1930年的伦敦限制海军军备会议没有打破未来战列舰的模式,英国人提出的将战列舰限制在25000吨和305毫米主炮的建议遭到了与会各方的一致反对。虽然意大利海军在一战中与法国海军并肩作战,但其一直执行着与法国海军在地中海保持均衡的海洋战略。意大利决定放弃建造袖珍战列舰的任何念头,因为他们很明白世界海军格局不可能由他们来决定,只有其他国家也建造类似的军舰,意大利的袖珍战列舰队才可能成为可以与别国海军抗衡的有效力量。但是等到1932年,日尔曼人和高卢人先后开禁。德国下水了3艘装备283毫米炮的“德意志”级(Deutschland)袖珍战列舰,法国开工了2艘更强的“敦克尔刻”级(Dunkerque)战列舰,她们装备了2座四联装330毫米主炮塔,航速可达30节。这样,即使意大利海军将老式的“加富尔”和“杜利奥”级彻底翻新改进,也未必是法国人的对手。
意大利海军马上行动起来,热那亚(Genoa)的安莎尔多(Ansaldo)公司应约重新设计了一型袖珍战列舰——18000吨的770型,该舰的设计标准排水量和正常排水量分别为18289和19500吨,长185米、宽26.25米、吃水7.65米、型深13.3米。本来意海军要求新舰的火力必须超过“敦克尔刻”,应安装8门343毫米炮。但是18000吨的排水量无论如何也无法安装如此的重装备。不过意大利人也有自己的优势,他们在设计建造无畏舰时,已经积累了相当多关于三联装炮塔的技术经验。安莎尔多就势其准备了2座三联装343毫米主炮,艏艉各一座,射界范围很大,达300度。副炮是4座双联装152毫米炮,是当时意海军认为的打击敌驱逐舰的最理想武器。为了避免主炮和副炮炮口冲击波的影响,6座100毫米双联高射炮集中布置在舯部上层建筑两侧。设计师们还准备在主副炮之间安装六联装37毫米高射机关炮,以加强防空火力(不过直到意大利投降,六联装机关炮也没有设计定型)。由于770型甲板空间有限,只能将鱼雷管布置在水下,其中舰首6具舰尾4具,发射口位置在深水吃水线上缘。后部鱼雷操作舱仅有25毫米厚装甲板保护,前部鱼雷舱则没有任何装甲防护。中部上层建筑两侧设有机库,有2具回旋弹射器并可以携带4架水上飞机。
由于缺乏经验,安莎尔多为770型设计了2套不同的防御系统供海军选择,标准是可以抵御203毫米弹的攻击。一套是一战水平的老式穹甲式防护,侧舷垂直装甲带280毫米、穹甲50毫米,水平防护性能为主装甲甲板50毫米/主炮弹药库水平装甲板75毫米,上部防破片装甲25毫米。另一套是参照英国“纳尔逊”级(Nelson)的防御体系改进而来的,侧舷外板敷设有1层70毫米垂直装甲带,内侧是1层210毫米倾斜侧装甲,水平防护与老式设计相当。水平防护对比如下:
防鱼雷隔舱单元平均纵向长度 防鱼雷隔舱单元宽度 防鱼雷纵隔墙厚度 纵隔墙总厚度
穹甲式 6.8米 4.35米 7毫米 17毫米
“纳尔逊”改型 7.9米 4.35米 7毫米 16毫米
770型的舰体宽度有限,尽管采用了双锅炉并列的设计,其水下防御系统的宽度还是嫌太小。
安莎尔多一共设计了4种不同类型的动力系统,包括蒸汽轮机-电动/双轴方案、柴油电动/四轴方案、蒸汽轮机-柴油电动/四轴方案和传统的蒸汽轮机/四轴方案。无论使用那套系统,都应达到不小于80000轴马力的输出功率,使军舰获得26节的航速。使用柴油电动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油耗,增加续航力。随着“敦克尔刻”级工程的开展,意大利海军获得了越来越多关于该舰技术细节方面的情报。经过对比分析,意海军认为770型舰不足以与法国战列舰抗衡,决定重新设计一型与“敦克尔刻”同一级别的26500吨战列巡洋舰。初步设计于1933年完成,基本技术数据为标准排水量26925吨,长200米、宽27.25米,4座双联装343毫米主炮、6座双联装152毫米副炮和4座四联37毫米高射机关炮,航速29节,侧装甲带250毫米,三层装甲甲板合计50毫米,水平防护相当薄弱;水上飞机4架,但没有机库。尽管1933型战巡性能已经比770型提高不少,但在防空火力、装甲防护和航速上仍然没有达到“敦克尔刻”的水平。而且种种迹象表明,英国人在未来几年内获得新式战列舰后,很可能会将部分老式战列舰部署到地中海基地。在白白浪费了几年时间后,意大利海军终于认识到只有建造昂贵却真正有效的条约型战列舰,才能够保证其在地中海的均衡地位。
1933年年底,意海军提出了战列舰的技术要求,标准排水量为35562吨,应装备排水量允许的最大数量的406或381毫米主炮,装甲可以在18500-27500米距离以内抵御相当于本舰主炮穿甲弹的攻击,水下防御系统防御水平350公斤TNT,航速30节,续航力应保证军舰从主要基地出发至地中海任意海域做往返航行,同时应有适度的战斗续航储备(军舰的战斗航速比经济航速的油耗率大的多)。
新式战列舰的全部设计工作由意大利海军工程监察长乌蒙贝托·普列赛(Umberto Pugliese)总负责。1934年初,已经有几个不同的舰体设计入围,并在拉斯佩齐亚研究基地里进行了模型对比试验,其中包括:海军工程处2月份设计的54265号方案,排水量37000吨;研究基地自己设计的方案,排水量35900吨;B191、B192和B193(B194的初步设计)方案,40000吨,航速34节;的里雅斯特(Trieste)的亚德里亚海联合造船厂(Cantieri Riuniti dell';Adriatico)和安莎尔多联合设计的B194号,排水量36363-48000吨。由于新舰的排水量比意大利以前建造的最大军舰都要大50%,对缺乏经验的意大利设计队伍来讲不能不说是个极大的考验。但是由于没有太多老旧思想的桎梏,意大利工程师们到最后反而设计出了一型在不少方面具有开创意义的战列舰。1935年6月21日,“维托里奥·维内托”级(Vittorio Veneto)战列舰的全部设计及工程完成,并报海军工程处审查存档备案。“维内托”级一共开工了4艘,即“维内托”号、“利托里奥”号(Littorio)、“罗马”号(Roma)和“帝国”号(Impero、该舰曾被音译为“因佩罗”号)。
总体布置与舰体结构
“维托里奥·维内托”级采用了长首楼舰型、球鼻首和巡洋舰艉,舰首略微上翘并有适度外飘,以增加军舰在高海情条件下的适航性,舯部水线附近因使用防鱼雷系统形成鼓出部,三座主炮塔前二后一背负状布置。舰体从上到下依次为露天甲板、上甲板、中甲板、下甲板、第一、第二平台甲板、支撑甲板和内底,其中中甲板为强力甲板和装甲甲板;从后到前一共有232档肋骨站(意大利造船界习惯从艉垂线开始给肋骨编号,与其他国家正好相反),船底为双底-三底纵骨架式混合结构。舰员编制1920人,其中军官120人。四艘姊妹舰的排水量和主尺度略有不同
“维内托”号 “利托里奥”号 “罗马”和“帝国”号
轻载 38216吨/1939年10月17日状态37738吨/1940年状态 1940年状态38427吨 1942年状态38400吨
标准 41167吨 41377吨 41650吨
正常 43624吨 43835吨 44050吨
满载 45752吨 45963吨 46203吨
“维内托”和“利托里奥”号 “罗马”和“帝国”号
全长 237.76米 240.1米
水线长 234.46米 234.46米
垂线长 224.05米 224.05米
最大宽度 32.95米 32.95米
水线宽 32.433米 32.433米
轻载吃水 8.98米 -
满载吃水 10.44米 10.44米

“维内托”号的满载排水时的船型系数如下:
吃水10.44米,舯部型深14.4米,方形系数0.565,纵向棱形系数0.765,中横剖面线系数0.959,水面线系数0.679,每厘米吃水差吨数52.6吨/厘米。1939年10月1 7日试航时,实测初稳性高分别为0.679米(排水量38216吨)和1.668米(排水量45752吨)。
关于一些术语的注释:垂线长为舰体艏艉垂线间的距离,艏垂线为过设计水线与首轮廓线的交点所作的垂线,艉垂线为过设计水线与主舵杆中心线的交点所做的垂线;每厘米吃水差吨数为指定水线附近吃水变化量对应的排水变化量;方形系数为水线下的型排水体积与由该水线对应的船长、船宽和吃水的乘积所表示的长方体体积之比;纵向棱形系数为水线下型排水体积与对应的水线长乘以中横剖面积所得之棱柱体体积之比;中横剖面系数为水线下的中横剖面面积与由设计水线宽乘设计水线所得矩形面积的比值;水面线系数为设计水线面面积与由该水线面对应之船长、船宽构成的矩形面积的之比值;初稳性高为舰体稳心至重心间高度。
火力系统
“维内托”级的大中口径火炮都是由安莎尔多设计的,另一家另一家著名的意大利军工企业,奥托公司(OTO ,即Odero-Terni-Orlando的缩写)也承担了部分生产任务。“维内托”级安装了3座三联装381毫米主炮塔,计划之初设想的406毫米主炮方案因制造难度太大不得不放弃。后来安莎尔多公司于1934年受命开始设计供“维内托”级使用的381毫米火炮,该炮同时也是意大利生产出的最大和最具威力的火炮。安莎尔多自己生产了绝大部分火炮和炮塔, “罗马”号上的2座炮塔则是由奥托公司生产的。
炮身为活动身管结构,从内到外为整体式内膛身管,分为2个部分衬管增强层,即包覆在药室和定向部后半段的2层局部增强层和内膛前部的一道增强层,最外面是一层约占炮身总长度72%的活动被筒;炮口处有一个外径为610毫米的紧口箍结构。炮尾用连接环安装到身管上,内膛身管可换。有资料表示,“利托里奥”号的炮身采用了筒紧紧制结构,内膛身管不能更换。炮尾为螺纹式,有6道闭气隔断螺纹,闩体由液气机构驱动半自动开闭,动作周期3.5秒。其中炮塔左炮炮闩向左打开,另两门炮开关方向相反。炮尾四周均匀布置4个筒型液气驻复机,正常后座距离1米。每座炮塔备弹222发,其中穿甲弹195发,榴弹57发。
安莎尔多1934型381毫米火炮炮身全重102.4吨,全长19781毫米/L51.92,身管长19050毫米/L50.0,线膛部分长15850毫米,药室长3071毫米、容积456.216公升。内膛表面刻有96条等齐右旋膛线,阴线深3.1毫米、宽8.458毫米,阳线宽4.0毫米;膛线缠距30倍径(指膛线绕炮膛轴线旋转一周,在轴向方向移动的长度)。弹种有被帽穿甲弹和榴弹,穿甲弹长1.699米,重885公斤,弹底装药88公斤TNT;榴弹长度于穿甲弹相同,但由于榴弹的炸药装填系数大,重量只有774公斤。发射药是意大利1936年才从诺贝尔公司(Dinamite Noble)引进技术生产的硝酸甘油-硝化纤维素双基无溶剂火药,化学成分为硝酸甘油27%、硝化乙酰纤维素66%和7%的稳定剂;分装在6个药包内,总重271.7公斤。火炮正常使用膛压320兆帕,穿甲弹初速850-870米/秒,美国海军给出的试射侵彻威力如下
射程(米) 着速(米/秒) 着角 (度) 侵彻威力(垂直装甲/毫米) 侵彻威力(水平装甲/毫米)
0 850 0 814 -
18000 589 13.1 510 73
28000 509 25.7 380 130
从炮口侵彻威力来看,意大利的381毫米火炮的威力仅次于日本的94式460毫米炮和美国的MK7型406毫米/L50炮而位居世界第三。不过由于发射药对身管的烧蚀非常严重,其内膛的使用寿命仅为110-130发,约为世界同类大口经舰炮的一半左右。
381毫米三联装炮塔全重1595吨,圈座直径11.896米,基座外径13.19米。炮塔内部进行了隔舱化设计,前部的战斗室由2道防破片防火装甲纵隔板分割成3个独立的部分,尾舱里的指挥室用1道横隔板与战斗室隔开,提高了炮塔整体的生命力。火炮由电动齿条-齿弧式高低机驱动,各炮独立俯仰,最大俯仰速度6度/秒。安莎尔多操作手册注明的火炮高低射界为―5.5-+36度,正常使用射界为-5-+35度。炮塔上部回旋部分通过1套卧式圆锥滚柱轴承安装在圈座上,下滚环为水平面,上滚环则是锥形伞面,它用来承受炮塔上部回旋部分的重量,也可以承受部分后坐力。主轴承下部是1套立式安装的圆锥滚柱轴承,滚道间的24根滚子用卡簧压紧,这套轴承主要承受炮塔受到的后坐力;炮塔回转中心底部装有8只定心辊。炮塔的双电刷回转驱动电机由2台沃特-莱昂那多(Ward-leonard)电动发电机组提供电力,起制动平稳迅速,回转速度6度/秒或2度/秒两档可调;如果仅有1台发电机工作,炮塔回转速度也不会改变,但是起制动加速度要降低一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火力机动性。
炮塔下面几层是弹药库,值得注意的是 “维内托”级的弹药库布置与其他战列舰正好相反,弹丸库在下,火药库在上。这样,每门炮都有一套二级扬弹机构,弹丸首先经由下层的竖直扬弹机内提升到火药库平台,然后在和药包一起推入上部扬弹机的供弹筐内。上部扬弹机倾角14度,电动绞盘带动上下2个供弹筐,交替装填。每具供弹筐包括一个无底外笼和一个焊有3只圆筒的内笼,最下层的圆筒放置弹丸,上面两只各安置3个药包。操作驱动机构与弹药库之间的开口间均有防火隔板和防火帘幕防护。火炮固定在+15度仰角实施装填,装填速度1.3发/分,配用电击-机械撞击两用底火,最大射程42800米。每座炮塔由1台450千瓦柴油发动机组单独供电,但炮塔的电气系统仍并入全舰整体电网,这样一旦对口供电发电机出现故障,仍然可以保证炮塔的正常工作。
副炮为4座三联装152毫米炮塔,和381炮一样,该炮也是由安莎尔多和奥托共同负责生产的,仅装备了最新型的“维内托”级和“加里波第”(Garibaldi)级轻巡洋舰。其中“利托里奥”号和“加里波第”号使用的是安莎尔多1934型,而“维内托”和“罗马”装备了奥托1936型。安莎尔多型炮身全重8.9吨,全长8840毫米/L58,身管长8382毫米/L55,线膛部分长7300.5毫米/L47.9;药室长1005毫米,容积25.19公升。炮身由内膛身管、包覆在外层的等长增强管、活动被筒和手动开关的立楔式炮尾组成。而一份奥托舰炮图纸说明,奥托1936型炮的锥形增强层更厚,有制动衬套和加强前斜肩,炮身全重12.7吨;40根等齐右旋膛线、缠距30倍径。穿甲弹重50公斤、初速910米/秒,榴弹44.4公斤,初速945米/秒。16.35公斤硝酸甘油-硝化纤维素发射药,使用膛压327兆帕,火炮在45度仰角时的最大射程25740米。三联装炮塔全重135.4吨,炮塔圈座直径6米,基座外径7米。高低射界-5-+45度,各炮有独立的电动装填机,火炮在20度仰角下实施装填,射速4发/分。
“维内托”级装备了12座安莎尔多1938型和奥托1939型90毫米单管高射炮,这样就使得“维内托”级成为唯一一型使用单装高射炮的新式战列舰。安莎尔多最初设计的样炮身管长48倍径,定型时改为50倍径。炮身为单肉自紧身管,半自动立楔式炮闩用螺纹炮尾环安装到身管上,炮身全重1.21吨。定装弹全重18公斤,初速860米/秒,最大射程16000米,最大射高10800米。火炮高低射界+75――3度,正常情况下由射击指挥仪遥控射击,也可以手动操炮。由炮塔下方的2马力电动装填机自动供弹,装填速度12、16或30/发分可调。稳定托弹盘上布置有90发备发弹。
必须注意的是,90毫米高射炮是安装在稳定炮架上的。热那亚的圣乔尔乔(San Giorgio)公司设计生产了全套稳定系统,稳定参照系一共有11个电动陀螺组成,系统的主陀螺垂直旋转,由专用的60伏120赫兹三相交流电供电,转速7200转/分。陀螺仪万向悬架环上还刚性装有2只小些的水平陀螺,它们的动力由90伏250赫兹的特殊三相交流电源支持。稳定器的横倾和纵倾位差稳定范围分别为正负14.5度和正负5度,并可以同时对炮身相对运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进行修正。这样军舰即使是在回转中也能保证高射炮的有效射击。
“维内托”级的近距防空火力配置体系由37毫米机关炮、20毫米机关炮和8毫米高射机枪组成,均由布莱达(Breda)公司生产,其中1935型机炮有稳定炮架。“维内托”号和“利托里奥”号服役时装备了8座双联装1938型和4门单管1939型37炮(布置在舰首甲板上),以及12座双联1935型20毫米机关炮和6挺8毫米机枪,1942年进行改装后两舰一共在2号主炮两侧及两座前副炮塔顶部加装了4座20毫米双联机关炮,“罗马”号竣工时,舰上的20毫米机关炮就已经增加到32门了。同其他国家的战列舰相比,“维内托”的防空炮群在性能上没有什么差距,但数量明显偏少。而且,“维内托”的机关炮没有指挥仪,只能依靠炮手手动目视瞄准射击,对高速目标的毁伤概率很差。
一个经常被忽略的细节是“维内托”级的舯部两舷各装有2门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1889/1891型120毫米甲板炮,这种老式火炮身管长倍径40,高低射界+32-负7度,弹道性能只比15倍径的榴弹炮稍好,用来发射照明弹。
火控装置
意大利军舰的绝大部分火控装置都是由伽利略(Officine Galileo)和圣乔尔乔两家公司生产的,“维内托”级也不例外。“维内托”级的前主桅顶端是主炮射击指挥塔,下面是依次是主炮射击指挥塔和第2备用射击指挥塔,外观庞大,各有1具7.2米测距仪。指挥系统的机电弹道解算器布置在独立的底舱装甲室内。上层建筑烟囱两侧布置着副炮射击指挥塔,有1具5米测距仪。90毫米高射炮由布置在舰桥前部两侧的3米测距指挥塔遥控射击。每座主炮塔尾舱都装有1具12米体视式测距仪,副炮塔也各有1具6.5米测距仪。所有的测距仪均装有稳定器,允许在舰体摇荡的情况下正常使用。与其他战列舰不同的是,“维内托”的2座主炮指挥仪均布置在前部上层建筑上,而别国都选择在后部上层建筑上分开布置辅助指挥仪。“维内托”的辅助指挥仪的视界较好,但与主指挥仪间距太小,2部指挥仪可能会被一次命中一起摧毁,系统的生命力比较差。
意大利1935年开始研究雷达,起步时间并不晚,无线电及通讯研究所 (Istituto Eletrotecnico e delle Communicazioni)的提贝托(Tiberio)教授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先后拿出了几台样机:
1936-1938年的2米波长、线性频率调制型雷达,1938-1939年采用符合技术的2米波长雷达,1939年底设计的70厘米和2米波长雷达,均采用脉冲工作方式。
其中70厘米样机的试验结果最令人振奋,它可以发现12000米距离上的水面目标和30000米距离上的飞机。但不知何故,该雷达研制成功后却迟迟未能定型投产。直到1941年3月28日夜,意大利人为自己的迟钝付出了沉重代价(3艘重巡洋舰被装备雷达的英国战列舰在近距离击沉)以后,他们才慌忙把提贝托的雷达装到“漂亮”号(Carini)鱼雷艇上进行实用性测试。后来雷达获得了EC-3的正式编号(EC为通讯研究所的缩写),“猫头鹰”(Gufo)的绰号表明意大利海军期待着它能在夜间发现狡猾的敌人。1942年9-10月间,“利托里奥”号当仁不让成为第1艘安装“猫头鹰”雷达的意大利军舰。随后“维内托”和“罗马”号也先后安装了EC-3雷达。由于在技术方面的诸多缺陷,意大利电子工业没有完成预定的50台生产任务,除3艘“维内托”级以外,只有9艘其他意大利舰艇装备了“猫头鹰”雷达。无奈之下,意大利只好从德国进口了7台雷达,大部分是FuMG24/40G型,它的性能比“猫头鹰”稳定的多,但是同样不能用来进行射击指挥。
“维内托”级火力系统的威力是很强大的,但是由于缺乏雷达,从而不具备有效的夜战能力。90毫米高射炮性能先进,但因为存在的技术缺陷和没有雷达指挥的缘故,没有在战斗中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机电系统
“维内托”级是的一型设计航速30节的意大利主力舰。由于意大利海军认为其只在地中海活动,对续航力没有太高的要求,因此设计师们放心的为“维内托”级准备了比较强大的动力装置,而无需担忧油耗量过高的问题。
“维内托”级使用了高温高压蒸汽轮机机组,8座亚罗式(Yarrow)带过热器三锅筒水管燃油主锅炉,两两并列布置在4个分割开来的水密隔舱内,但锅炉舱内没有纵隔墙,这样可以减少一侧舱室进水后引起的横倾,但是一个锅炉舱进水,就可能造成2座锅炉全部熄火。锅炉产生的过热蒸汽温度325℃,压力25个大气压,工作参数与“大和”级相当,但比德英法等欧洲国家同类产品为低。4台贝里佐(Belluzzo)式齿轮减速蒸汽轮机,轮机舱和锅炉舱交错布置,即2个轮机舱在锅炉舱前,2个轮机舱在锅炉舱后。交错布局对动力系统的生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但各种管线和控制装置布置比较复杂。每台汽轮机包括高压涡轮机、中压涡轮机、低压涡轮机和高压巡航涡轮机各1台,高压和巡航机组在前,中、低压机组在后。每台主机驱动一只直径4.8米的亚平宁式(Scaglia)三叶螺旋桨。主机总功率130000轴马力,短时过载功率140000马力,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试航结果如下
“维内托” “利托里奥”
排水量 42138吨 41122吨
主机功率 134616马力 139561马力
航速 31.428节 31.292节
螺旋桨转速 238转/分 239转/分
奇怪的是 “利托里奥”的排水量较小、推进功率较大,航速却反而低些,可能的原因是试航时的海情较差,舰体水下部分光洁度不好,或军舰略带艏倾。
战争期间,“维内托”级曾经在46000吨排水量下开到了29节的航速。油品及水的携带量几艘姊妹舰略有不同:
“维内托” “利托里奥” “罗马”和“帝国”
燃油 (吨 下同) 4030 4228 4113
润滑油和润滑脂 131.07 110 147.5
汽油 17.6 17.6 17.6
锅炉水 375 428.3 334.5
生活用水 不详 334.6 338.4
和其他国家的战列舰相比,“维内托”级的续航力明显偏小,不同航速下的设计续航力分别是4580海里/16节、3920海里/20节和1770海里/30节。实际续航力为“维内托”4700海里/14节、3900海里/20节,“利托里奥”4870海里/14节、4050海里/20节。
“维内托”级的辅机是8台22伏直流涡轮发电机组,单台功率450千瓦/2020安培,前4台发电机布置在前轮机舱上方,后4台发电机位置相仿;主发电机组总功率3600千瓦/16160安培。4台菲亚特(Fiat)MS368 220伏直流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布置在装甲舱以外,两前两后,单台功率800千瓦/2020安培;急柴油发电机组总功率3200千瓦/8080安培。3台安莎尔多A625/4型振荡器作为交流电源,单台输出功率62.5千瓦,164安培,62.5伏/50赫兹。而其他国家主力舰总是安装交流发电机机组,“维内托”级的辅机配置就显得非常有特色。
有一枚布置在艏艉线上的主舵和两枚布置在尾部侧舷的辅舵,均为半悬挂平衡式。由于主辅舵间距很大,彼此不会干扰。实战证明,当主舵不能操作时,辅舵仍然可以满足操舰要求。而且由于辅舵正好处于侧舷螺旋桨排出流的中心,舵面流速很大,效率较高,舵设备总体设计很成功。但是主辅舵机舱过大的间隔却在装甲防护上造成了一些麻烦。
“维内托”的动力系统舱室(不包括应急发电机)的内部总空间8861立方米,总功率134900马力,功率密度15.22马力/立方米,在世界各国新式战列舰中处于较高水平。
防护系统
“维内托”级防护系统的设计思想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采用了带延伸结构的的盒型装甲舱和普列赛防鱼雷系统,装甲防御和水下防御体系完全是独立的。预计防御标准为装甲舱可以在16000米及更远距离上承受己方885公斤381毫米穿甲弹的命中,防鱼雷系统能够抵御350公斤TNT水下战斗部的爆破威力。
装甲舱由两舷的侧装甲带、艏艉的横装甲隔墙和水平装甲组成一个封闭的防护结构。侧舷装甲带使用了复杂的间隔屏蔽结构,最外层的一道70毫米+10毫米高硬度复合装甲板,主要目的是撕掉来袭穿甲弹的被帽,中间的主装甲带厚280毫米,与外侧装甲带之间有1道250毫米宽的间隙,内侧是1道50毫米厚的木质缓冲层。由于木质结构的强度刚度都很差,它是用1层15毫米的钢制被板固定到主装甲带上;装甲带有8度的内倾角。每一个这样的装甲单元结构的表面积约3平方米,安装在60毫米的重型强力肋骨上,更换比较方便。主装甲带内侧,有2道厚度分别为36和24毫米的倾斜防破片装甲。
主侧装甲带从艉部的51号肋骨向前延伸到176号肋骨(这个长度一般就是装甲舱的长度,装甲舱首尾肋骨就是前后横装甲隔墙所处的位置),将炮塔弹药库和动力系统各舱室全部包含在内。在主装甲带以外,还布置有侧装甲,艏部176-199号肋骨间侧装甲厚130毫米+11毫米被板,199号肋骨至舰首间装甲厚60毫米+9毫米被板。艉部装甲舱外侧没有侧装甲,但是有1道布置在内部的防破片装甲板。
“维内托”的水平防护体系由露天甲板、上甲板和作为装甲甲板的中甲板3层组成,足以抵御一般的穿甲炸弹和大着角穿甲弹的攻击,具厚度分布如下:

动力舱水平防护 弹药库水平防护
中心线 两舷 中心线 两舷
露天甲板 36+9毫米
上甲板 12毫米
装甲甲板 100+12毫米 90+9毫米 150+12毫米 100+9毫米
合计 169毫米 156毫米 219毫米 166毫米
装甲舱的前装甲横隔墙布置在176号肋骨,厚度在垂直方向上是不一样的:露天甲板至中甲板间隔墙的厚度只有70毫米,中甲板至第一平台甲板间横隔墙厚200+10毫米,前部199号肋骨处另布置有1道50+10毫米厚横隔墙。艉部的装甲防护更复杂些,51号肋骨的主装甲隔墙厚280毫米+10毫米被板(中心线两侧),侧舷的隔墙厚度减少到250+10毫米,重型隔墙仅布置在中甲板和第一平台甲板之间,其他甲板之间的隔墙70毫米厚。艏艉主装甲隔墙底端向舰底延伸有一道60+10毫米厚的倾斜隔墙,用来抵御炮弹和水下爆炸的部分冲击波和破片。舰尾内部自-1号(后垂线后的第1号肋骨)至54号龙肋骨间布置了保护舵机舱的局部装甲舱,结构相当复杂:-1号肋骨处设外围装甲隔墙、厚100+8毫米,24号龙骨处设置了主辅舵机舱的100+8毫米厚装甲隔墙;辅舵机舱顶部上层的中甲板厚36毫米,主辅舵机舱顶部的第一平台被局部加厚到100+8毫米,辅舵机舱外围布置了60+10毫米的侧装甲。由于舵机舱和辅舵机舱间距比较大,所以“维内托”的舰尾装甲舱容积比一般战列舰的大的多,在重量上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维内托”级的前部舰桥采用了双重圆筒结构,从装甲甲板起往上算一共有13层,内部布置了连通围阱。位于舰桥下部的6层外壳厚60毫米,第3至第7层间的连通围阱有200毫米厚重装甲保护。舰桥上部设置了司令塔,司令塔的体积很大,装甲分布为:舰桥第9层,顶部前方120+10毫米、后方90+10毫米,前部侧面225+25毫米、后部侧面175+25毫米,第8和第7层前部侧面250+10毫米、后部侧面200+10毫米,第7层底部90+10毫米。
主炮塔正面装甲380毫米,前侧装甲200毫米、后侧装甲130毫米,顶装甲200毫米。有趣的是,3座主炮塔的后部装甲各不相同,舰艏的1号炮塔后装甲380毫米,2号炮塔减少到210毫米,3号炮塔为300毫米。露天甲板以上的主炮塔圈座围阱装甲厚度为350毫米,露天甲板至装甲甲板间基座厚280毫米,装甲甲板平面以下的围阱没有装甲防护。
副炮的防护水平很强,正面装甲厚280毫米,侧面和后面装甲厚度分别为130和80毫米,炮塔前部顶装甲厚150毫米,后部顶装甲厚105毫米。露天甲板以上基座厚150毫米,甲板以下厚100毫米,和主炮基座一样,副炮塔装甲甲板平面以下的围阱也没有装甲防护。
90毫米高射炮塔装甲厚度40-12毫米,可以抵御敌机扫射和炸弹破片,各机关枪炮没有任何装甲防护板。
普列赛系统为双重圆筒结构,中央空筒直径3.8米,壳厚7毫米,内侧容液舱的支撑板材用厚28-40毫米的钢板制成,外壳板厚14毫米。它的目的是在侧舷被鱼雷命中的情况下,保护动力舱和弹药库不被爆炸所破坏。所以,意大利工程师在中央圆筒外面包覆了一层积液舱,里面灌满了油水。当鱼雷命中外板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首先抵达积液舱外表面。而液体内部传压的各向同性能够使容液舱迅速吸收绝大部分的爆破冲击载荷,并且几乎在同时均匀的传递给内侧圆筒。内侧圆筒在吸收了外围液体传递的能量后,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向心压缩应力,在一瞬间崩溃解体。这样鱼雷爆炸的大部分能量就被圆筒的粉碎性破坏吸收掉了,同时积液舱还能向两侧圆筒分散消耗部分能量。所以冲击波在传播到内侧支撑板时,已经没有足够的压强对其造成破坏了。很显然,内层水密隔板是水下防御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为此,“维内托”级内侧防鱼雷隔板及支持结构全部是使用特殊的高强度硅锰合金钢生产的。
非常遗憾的是,该系统存在的两个的根本缺陷大大降低了它的实际作战效能。第一也是最严重的就是普列赛系统圆筒之间及其与舰底连接使用的铆接结构。铆接是一种非连续性连接方式,一旦承受较大的冲击波,铆钉和它附近的边板就很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一旦铆缝承受的冲击载荷超过铆件的许用拉伸应力、被铆件的许用挤压应力及铆钉的许用切应力中的任意一个,整个铆接连接就宣告实效。因此,后来在实战中发现,某些部位铆接结构强度还没有圆筒的强度大。这样被鱼雷命中后,圆筒还没有来得及破坏吸收能量,大面积的外壳板铆接结构连接失效就已经首先发生了,导致军舰大量进水从而丧失战斗力。其实普列赛系统的作用原理与汽车的安全杠完全一样,为牺牲性保护,利于自身的破坏和永久变形来吸收能量,达到保护主体的目的。安全杠一般不使用高强度材料制作,就是希望其能够充分破坏。而普列赛系统却因外板连接强度不足而大打折扣。当然,意大利人并不是完全不知道铆接的坏处,只是由于工业基础的薄弱,不能允许他们采用既轻又结实的焊接连接。
第二个缺陷是艏艉部分的防鱼雷系统宽度较小,圆筒直径也小,防御性能较差:
位置 圆筒直径 系统宽度
1号炮塔 2.28米 5.51米
2号炮塔 3.04米 6.46米
舯部 3.80米 7.22米
3号炮塔 2.28米 5.89米
当然,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保持优良的舰体线型更为重要,设计师们不得不减少艏艉的水线宽度以使军舰的水下部分获得满意的流线型。
另外,从原理上分析,普列赛系统利于的是圆筒结构受力后的结构不稳定现象来吸收能量。美国的多重防鱼雷隔舱,布置了几道隔板,隔板在收到载荷时,首先发生弹性变形,既而发生塑性变形,吸收大量能量,最后能量以隔板破坏的形式消耗掉,对高强度钢自身的机械性能利于的更充分些。
构成普列赛系统的绝大部分钢板都是曲面的,曲面板的生产、校正和连接要比平面板复杂的多,这样就给战损后的维修带了灾难性的困难。尽管如此,意大利海军还是对普列赛系统的优点深信不疑。“维内托”号曾经先后被1条装药176公斤TNT的航空鱼雷和1条装药365公斤的铝末混合炸药(约1.5倍TNT)当量的潜艇鱼雷击中过的。但结果却有很大不同,航空鱼雷命中的是没有布置普列赛系统的舰尾,结果造成军舰丧失全部动力,而潜艇鱼雷在击中普列赛系统后,尽管战斗部威力比航空鱼雷要大许多,却没有造成那样严重的损伤。这说明普列赛系统还是具有很大作用的。
“维内托”级1号-3号炮塔弹药库间为三重舰底,内底和外底间距为2.1米,其中外底与中间板间距1.25米,为液舱,中间板与内底间距0.85米,为空舱。“维内托”的舰底防御结构没有经受实战检验,不过英美的试验和“加富尔”的覆灭,明明白白的说明多重舰底对水下爆破想象中的防御能力完全是形同虚设的。
“维内托”的水下防御系统还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恶化了军舰的稳性。“维内托”级的初稳性高是所有新式战列舰中最小的,甚至比苏联改造的25000吨“马拉“级战列舰还要小些。主要原因是采用了三重底,升高了轮机和锅炉的位置,相当于提升了重心的高度。不过“维内托”级都是在海情相对较好的地中海活动,没有因为稳性不好遇到太大的问题。“维内托”级的弹丸库在下的设计,估计就是为了降低重心做出的不得已选择(因为弹丸要比发射药重的多,一方面侧装甲可以保护更危险的火药库)。但是由于提升了火药库的位置,对弹药库的消防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
“维内托”的整套防御系统是坚实、可靠的,但在一些地方存在严重不足。测试表明,她的侧舷装甲基本能够抵御381毫米穿甲弹,70毫米外板确实能够撕掉穿甲弹的被帽,内层防破片装甲也挡住了残余弹体。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炮弹还是完整的击穿了装甲。另外的试验表明,70毫米外层装甲也可以防御203毫米榴弹的攻击。“维内托”级的主装甲带宽度有限,没有在水下部分敷设重型装甲,二战的经验表明,大口径水下命中弹的威胁是存在的。一旦“维内托”级水下部分被大口径弹丸命中,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而且实战也证明,舰体内布置的重型防鱼雷纵隔墙对控制鱼雷爆破的冲击波和破片是很有效的。但由于“维内托”级的普列赛系统是独立设置的,不可能安装与主装甲带并列的曲面装甲防鱼雷纵隔墙。“维内托”的辅机和应急发电机功率较大,对战斗中进行有力的损管有很大帮助。
“维内托”级的舰尾布置有1台弹射器,最多可以搭载3架水上飞机,但没有机库设施。这样对飞机的贮存保养都是不利的,而且尾主炮的炮口焰也很容易破坏娇贵的飞机。
各舰排水量分配

“维内托”1939年10月17日状态
轻载排水量 38216吨
补给与备品 1869吨
液体载荷 5049吨
动力/船体用液载 618吨
满载排水量 45752吨

“维内托”1940年状态 “利托里奥”1940年状态
舰体结构 10569吨/28.01% 10608吨/28.06%
装甲 13545吨/35.89% 13669吨/36.16%
动力系统 2367吨/6.37% 2267吨/6.09%
武器装备 6465吨/17.41% 6462吨/17.37%
轻载排水量合计 37738吨/100% 37801吨/100%

作战服役历程
1934年10月10月28日,首舰“维内托”号在亚德里亚海联合造船厂开工,1937年7月25日,“维内托”号舰壳下水,1940年4月28日,“维内托”号竣工。她成为自1916年以来,意大利建成的第1艘战列舰。同年5月1日,“维内托”号正式加入意大利海军现役。此时距意大利正式加入战争只有40天的时间。“维内托”的建造周期是相当长的,这可能于意造船业缺乏经验和技术装备有关。如果“维内托”能够早些服役,那么她或许能够在参战前就拥有足够数量训练有素的舰员,从而获得更出色的战斗表现。
虽然“维内托”号赶在战争爆发前加入海军,她却因为训练不足的原因迟迟未能投入战斗。直到8月2日,“维内托”号才完成了一切战斗准备任务,可以编队出航了。8月29-9月6日间,英国海军在地中海掩护一支护航运输队增援马耳他(Malta)。意海军参谋部获知情况后,命令其舰队从塔兰托(Taranto)和墨西拿(messina)出发,向以埃及亚历山大港(Alexandria)为基地的英国地中海舰队挑战。意海军主力倾巢出动,包括“维内托”号、“利托里奥”号、“恺撒”号、“加富尔”号和“杜利奥”号等5艘战列舰,另有10艘巡洋舰和34艘驱逐舰护航。但是英国侦察机即时发现了意海军编队,其舰艇立即进行规避。而倒霉的意大利却突然撞上了一场劈头盖脸的猛烈风暴,意驱逐舰很难继续保持航速和队形,意空军也没有能够找到英国舰队的确切位置。意大利舰队不能白白浪费燃油,只得灰溜溜的返回基地。意主力舰队的第一次战斗出航就这样虎头蛇尾的收场了。9月6人,意大利舰队再次出港迎击从直布罗陀(Gibraltar)出发的英国人。但英国舰队后来却转向向南驶入大西洋,意编队不得不再次返航。
1940年意大利入侵希腊后,意海军战列舰兵力云集塔兰托港,随时准备与可能赶来支援希腊军队的英国东地中海舰队战斗。塔兰托港有21个90毫米高射炮阵地和大量的37毫米和20毫米机关炮提供防空掩护,另有一道由27只阻塞气球组成的对空阻塞屏障。但是由于缺乏雷达,塔兰托对飞机的预警能力很差。而且由于意大利工业界没有即时提供足够数量的防鱼雷网,意大利战列舰外围的防鱼雷网并未延伸至海底。
1940年11月11日夜,英国“光辉”(Illustrious)号航母出动两波21架“剑鱼”鱼雷机空袭塔兰托港。英国飞机向“维内托”号发射了2条鱼雷,但均未命中。但别的姐妹们可就没这么幸运了:“利托里奥”号和“杜利奥”号被重创,“加富尔”号彻底报废。
经历了这场浩劫后,意海军参谋部痛切的意识到,即使是在防护严密的军港内,也难以保证军舰不受英国航空兵的威胁。为此,“维内托”号只好转移到北部的那不勒斯,那里位于英国海军航空兵的作战半径之外,比较安全。
但是意大利海军并没有就此消沉下去。11月25日午前,1架意大利民航机发现了从一支向东驶往马耳他的英国护航队。次日,意海军又发现一队英国军舰从亚历山大出发,向西航行,以期在运输队接近马耳他时,增加护航兵力。意海军总部认为英国海军将进行一次重要的海上活动。于是,伊尼戈·康皮翁尼上将(Inigo Campioni)以“维内托”号为旗舰,率领“恺撒”号,以及6艘巡洋舰和14艘驱逐舰于27日清晨从那不勒斯拔锚启航,意图是在撒丁岛(Sardegna)南端的特乌拉达角(Capo Teulada)附近海域拦截英国舰队。
英国西护航队(B编队)以“皇家方舟”号(HMS Ark Royal)航母和“声望”号(HMS Renown)号战列巡洋舰为核心,由2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护航,由詹姆斯·萨默维尔上将(Sir James Somerville)指挥。从亚历山大开来的为D编队,以旧式战列舰“拉米拉斯”(HMS Ramillies)号为主力,另有3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但是这场海战从一开始就显得相当混乱。27日上午9时56分,一架英国侦察机就发现了意舰队。萨默维尔获知敌情后,决定提高编队航速,以求尽快与D编队会合。因为意大利舰队的火力超过任一英国舰队,但若己方两支舰队合兵一处,将形成对意舰队的压倒优势。45分钟后,1架意大利侦察机也发现了英军B编队,康皮翁尼立即命令舰队向英军接近,企图在英军东西两支舰队尚未会合之时,予以各个击破。但是不久,意舰队就陆续收到了一些不准确的情报,康皮翁尼将军虽然无法准确的判断海上的形势,但是他已经强烈的感觉到英国舰队实力肯定处于优势地位。为了保留实力,康皮翁尼在午前时分作出决定,取消行动,并立即向纳不勒斯返航。
在意舰队向纳不勒斯返航不久,位于主队南侧的意第3巡洋舰分队于12时15分发现了英巡洋舰群。随后双方在23000米的距离上进行了炮战。意大利重巡洋舰表现出色,12时22分的第一次齐射就命中了英“贝里克郡”号巡洋舰(HMS Berwick)的艉部。13点整,“维内托”号赶来支援小师妹,她的381毫米主炮在29000米的超远距离上向英国巡洋舰开火,并于第4次齐射获得夹叉弹(射弹散布覆盖目标,跨射的叫法是不规范的)。
但是与此同时,“皇家方舟”号派出的鱼雷机群飞临意舰队上空,5架攻击了重巡洋舰“阜姆”号(Fiume)
,6架袭击了“维内托”号。意舰马上进行了熟练了防鱼雷机动,英机投射的鱼雷无一命中,但却进一步加深了康皮翁尼将军对空中威胁的忧虑。因此“维内托”号在发射了第9次齐射后不得不转舵后撤,意巡洋舰失去了战列舰的支援后,亦撤出战斗,13时10分,双方即停止射击。意舰队释放烟幕后高速向纳不勒斯返航,仅有“枪骑兵”号(Lanciere)驱逐舰被重创丧失机动能力,后来被拖往意海军在撒丁岛的基地。康皮翁尼虽然多次要求空中支援,但意空军飞机在炮战结束后才飞抵作战海域,虽对英舰队发动了两次攻击,但均为命中。
而返航的英国飞行员却带来了骇人听闻的战果报告:1艘战列舰和3艘巡洋舰被击中。不过萨默维尔中将也选择了避免战斗接触,将运输船护航至马耳他的稳妥决定。意舰队因空中侦察不力,情报不准,不敢积极求战。由于指挥体系不同,意空军和舰队之间没有什么配合,飞机性能较差,飞行员的攻舰训练水平低下,难以对英国舰队形成有效威胁。
12月14日,英陆基轰炸机突击了纳不勒斯港,“波拉”号(Pola)号重巡洋舰中弹受创。意主力舰队为躲避空袭,只得再次向撒丁岛基地转移。但是不久,“维内托”号就于20日返回了纳不勒斯。因为意海军参谋部认为,如果舰队呆在撒丁岛,英国海军就会不受任何干扰的从亚历山大向马耳他增援。意舰队必须冒险呆在能够威胁到英舰队的地方。
不久,意大利就为他们的威慑部署付出了代价。英军在1942年1月8日的夜间空袭中炸伤了改建中的“恺撒”号。第2天,“维内托”号保护“恺撒”号驶往至拉斯佩齐亚港修理。这下,意海军就只有一艘“维内托”号还在现役了。经过几个月的等待,情况似乎好转,意海军总部于3月中旬获知德国空军第10航空军击沉了2艘英国战列舰。这样,根据情报英国地中海舰队就只剩下1艘“刚勇”号(HMS Valiant)战列舰了,而“光辉”号航母已经于1月份去美国修理。意大利海军的多艘战列舰虽然仍未回复现役,但仍然有实力和英国地中海舰队一战。
3月26日夜,意海军参战兵力在安杰洛·伊亚金诺上将(Angelo Jachino)指挥下,组成4个战术群出海拦截从亚历山大开往马耳他的英国护航队。第一舰群以“维内托”号为核心,有4艘驱逐舰护航,从纳不勒斯出发。第二舰群主要由第1分舰队的舰只编成,有重巡洋舰“扎拉”(Zara)号、“波拉”号和“阜姆”号,另有4艘驱逐舰,她们从塔兰托港出发。第三舰群由第3分舰队的舰艇组成,有重巡洋舰“的里雅斯特”号、“特兰托”号、“波尔萨诺”号(Bolzano)和和3艘驱逐舰,从西西里岛(sicily)里的墨西拿(messina)港出发。第四舰群由第8分舰队舰艇组成,有轻巡洋舰“阿布鲁齐公爵”号(Luigi Di Savoia Duca Degi Abruzzi)和“朱塞佩·加拉巴迪”号(Giuseppe Garibaldi)轻巡洋舰,及2艘驱逐舰,她们从布林底西港(Brindisi)发航。各舰群于3月27日在墨西拿西部海域会合后,向东航行计划突入爱琴海进行破交战。但是27日中午12时20分,一架英国“桑德兰”(Sunderland)侦察机就发现了意军编队。意海军一直想达成的行动突然性,彻底的丧失了。
一向严谨高效的德国人这回是坑死了天真的意大利朋友,他们所谓击沉2艘战列舰完全是子虚乌有的谎报军情。英军参战兵力的主力A编队包括3艘战列舰,即“厌战”号(HMS Warspite)、“巴勒姆”号(HMS Barham)和“刚勇”号,和新编入舰队的 “可畏”号(HMS Formidable)航空母舰及4艘驱逐舰。B编队由4艘轻巡洋舰“猎户座”号(HMS Orion)、“阿贾克斯”号(HMS Ajax)、“佩思”号(HMS Perth)和“格罗斯特”号(HMS Gloucester)以及4艘驱逐舰组成,C编队内有5艘驱逐舰。其中,A、C编队从亚历山大启航,B编队从希腊比雷埃福斯港(Piraievs)出发。3个编队的总指挥官是安德鲁·坎宁安(Sir Andrew Cunningham)上将。
3月28日晨,英军A、B编队在克立特岛(Crete)以南以南海域会合。不久,“可畏”号航母的侦察机就发现了意大利舰队,并察明德意空军并未派飞机为其舰队护航。几乎与此同时,伊亚金诺上将也确信自己已经被英国人发现,难以再对英舰队进行突然袭击,便放弃了进入爱琴海作战的企图。6时35分,意舰队的水上侦察机发现了英军B编队的4艘巡洋舰,并报回旗舰“维内托”号。伊亚金诺上将命令先头第三编队加速与英舰保持接触。7时58分,意舰队发现英巡洋舰队,8时12分,双方开火,揭开了海战的序幕。意大利军舰且战且退,逐渐把英舰引向主队方向。10时58分,“维内托”号庞大的舰影突然出现在海天线上,并向23000米开外的英国巡洋舰射击。意大利战列舰的射击非常准确,但射弹散布比较大。“猎户座”号挨了一发靠近弹,被弹片擦伤。英国舰艇迅速释放烟幕,并转舵高速后撤。“维内托”号马上掉转炮口向若隐若现的“格罗斯特”号射击,并获得夹叉弹。
11时15分,“格罗斯特”号已经被“维内托”的齐射弹幕完全覆盖,形势岌岌可危。好在“可畏”号的机群即时赶到,6架“大青花鱼”(Albacore)鱼雷机和2架“管鼻燕”(fulmar)战斗机出现在英舰上空。两架德国JU-88远程战斗轰炸机试图拦截英机,结果反被击落1架,另1架仓皇逃窜。11时27分,英军机群占领有利阵位开始攻击。“维内托”号被迫停止向英舰的炮击,她一共发射了94发381毫米炮弹,眼看就要大功告成。现在只是因为几架小小的英国飞机搅局,她就不得不为自己的活命加油了。
英机的第一波攻击没有命中“维内托”号,但却拯救了危难中的己方巡洋舰。伊亚金诺将军认出了英国的舰载机,他判断,英国舰队中至少有一艘航空母舰,而且应该还有战列舰为其护航。而计划中规定的意-德空中支援却迟迟不见踪影。这样,意大利舰队就不可能获得优势,伊亚金诺于11时30分命令舰队左舵回航,放弃作战任务。
果然,自12时07分开始,英国航空兵就开始对意大利舰队发起空袭。在接下来的5个小时里,意大利舰队遭到了多达11次的连续空袭。14时20分和14时50分,从希腊基地出发的皇家空军的 “布伦汉姆”(blenheim)轰炸机对“维内托”号进行了两次水平轰炸。虽然一些炸弹落到距军舰很近的地方,但没有造成任何损伤。15时19分,3架“大青花鱼”式和2架“剑鱼”式鱼雷机在2架“管鼻燕”式战斗机的护航下,气势汹汹地向“维内托”号扑来。“维内托”号紧急右转180度规避,但是2架英军战斗机一反常态向意舰俯冲扫射,严重干扰了意舰机关炮手的射击。英鱼雷机趁机从舰首方向向“维内托”号接近,带队的“大青花鱼”被密集的高炮火力击中,在舰首右舷约1000米处坠海。意舰员见状高声欢呼,但是,谁也没有料到,它携带的那条鱼雷在被击落就已经投射下去了。
“维内托”号的在持续右转,这是一个明显的操作失误。她的舰长应该始终把舰首对准鱼雷机来袭方向。打右舵的“维内托”号把左舷完全暴露到英机鱼雷攻击的扇面中,1条鱼雷命中了“维内托”号左舷外侧主轴支架51号肋位处,深度大约水下6.1米。这里没有设置“普列赛”系统,是“维内托”号最易损的部位。
鱼雷的爆破造成了相当严重的破坏,左外侧主轴的环状止推轴承罩壳被炸坏,水中冲击波直接将左外侧螺旋桨整个炸掉;爆炸把内侧螺旋桨润滑系的密封结构破坏,海水大量涌入,左内侧螺旋桨也失去了动力;左辅舵被卡住无法使用,右辅舵操纵系统的泵设备也被炸坏无法正常操舵。左侧大面积纵隔墙被炸毁,左应急柴油机舱和泵房间的横隔墙也被炸坏,冲击波掀开还掀开了一些舱室的水密门和水密舱盖,外壳板上炸出的大口子有10-15米长,海水迅速涌入舰尾内部舱室。截至15时30分,“维内托”号进水已达3500吨,舰艉干舷还剩下1.5米,舰体左倾4-4.5度,4个螺旋桨已丧失全部动力。
英国人似乎还嫌意大利人遭受的苦难不够,几乎就在同时,1架英国“布伦汉姆”轰炸机又在“维内托”号艉端投掷了一枚近失弹。炸掉破片把舰尾外板打的遍体鳞伤,并造成主舵机舱浸水无法操舵,进水进一步增加到3750吨。
“维内托”号迅速进行了强有力的损管,舰员们首先将全部的应急发电机组启动。损管队员冲进舰尾受损舱室,首先将内部的漏洞和裂缝封死,然后开始紧张的排水作业。但是后泵房已经被炸坏,意舰员不得不使用手摇泵排水,工作效率很低。为此“维内托”号进行了反对舷注水,右舷舰首舱室灌入海水以减轻舰体的左倾和尾倾,但损失了相当的储备浮力。到16时42分,“维内托”号的损管作业初见成效,右舷的两个螺旋桨已经恢复动力,右辅舵也修好了。“维内托”号开始逐渐加速,最初勉强开到10节。到18时20分英国侦察机再次发现她时,顽强的“维内托”号已经可以跑到16节了。
伊亚金诺上将向海军参谋部报告了糟糕的战场情况,并立即要求提供战斗机空中保护。意海军总部拒绝了他的要求,只是通知他,在意舰队后面175海里处有1艘英国战列舰和1艘航空母舰尾随。但是这个敌情通报是根据早先的空中侦察报告作出的,实际上,3艘英国战列舰就在意舰队后方50海里处紧追不舍,而且她们还拥有7节的航速优势。如果能在夜间追上意舰队,凭借雷达指挥的精确炮火,英国舰队定能将意军全部消灭。
伊亚金诺担心舰队在日落前还可能遭受英舰载机的袭击,因此他命令舰队重新集结成防空队形,受伤的“维内托”号位于队形当中,前后各两艘驱逐舰,其余的重巡洋舰和驱逐舰呈2列纵队均匀布置在“维内托”号两侧。同时,伊亚金诺指示第8分队的轻巡洋舰先行返回布林底希基地。18时23分,英机果然来袭,9架英国鱼雷机先是在意舰队高射炮火射程之外徘徊监视。“维内托”号别无他法只能拼命加速,到19时,她的航速已经增加到19节。19时-19时20之间,英鱼雷机趁着薄暮的掩护向“维内托”号发起突击。“维内托”号倒是没被命中,而“波拉”号重巡洋舰被一条鱼雷击中,丧失全部动力瘫在水上开不动了。
伊亚金诺顾不上巡洋舰,命令暂时丢下“波拉”号主队按原航行返航。夜幕完全落下后,伊亚金诺认为已不会有空中威胁,英国仅有的1艘战列舰要保护航空母舰不会追击,便命令第1分队的“扎拉”号和“阜姆”号回去拖带救援“波拉”号。而英国飞行员却深信他们再次命中了“维内托”,并迫使她减速。英A编队3艘战列舰深受鼓舞加速前进,不巧在“波拉”号漂浮的海域附近碰上了赶来救援的意大利军舰。英国战列舰逼近到3500米距离上,用15英寸巨炮平射意大利舰队。倒霉的“扎拉”和“阜姆”连连中弹,在3分钟内爆炸沉没,“波拉”号被英驱逐舰鱼雷击沉。英国舰队还顺手牵羊敲沉了2艘意驱逐舰,自身却没有遭受任何损失。英国舰队返航时没有搭救落水意舰员,反而用明码向意海军参谋部通报战斗情况,要求他们自己前来救援,2303名意舰员阵亡。这大概是全部海战史上最不公平和最让人落泪的战斗了。
意海军这次作战,本来希望一举削弱英国地中海舰队,结果反而被重创1艘战列舰,击沉3艘重巡洋舰,3041名官兵丧失。最根本原因是德国空军的谎报军情,造成意海军参谋部对地中海海军力量的判断出现了灾难性的偏差,其次,意海军仍然没有获得空中支援,又没有雷达设备,导致这样的结局也就不足为奇了。
向塔兰托返航的“维内托”号并不是万事大吉,缓慢的舰体浸水仍然让全体舰员提心吊胆不得安宁。右舷的2个螺旋桨的运转已经完全回复正常,但由于害怕过度使用可能会导致海水渗入润滑系,舰长命令降低螺旋桨转速以求安全。是夜,英国舰载机对意舰队发动了一次夜间攻击,但未发现目标。
“维内托”的维修工程一直持续了4个月,1941年8月,“维内托”号重新恢复现役。8月23日,“维内托”和“利托里奥”号率4艘巡洋舰出击,迎战从直布罗陀开来的“纳尔逊”号和“皇家方舟”号。英舰队在侦察机发现意舰队后主动返航,意舰队遂返回塔兰托。
1941年9月24日,9艘英国高速运输舰离开直布罗陀,向马耳他运送物资。26日,意侦察机发现了英国运输队,意海军总部获知情况后,认为英军护航兵力为“纳尔逊”号、“声望”号和“皇家方舟”号,己方现有兵力可以一战。于是,伊亚金诺上将于当日晚率舰队从纳不勒斯出航,驶往撒丁岛东南海域待机,兵力包括“维内托”和“利托里奥”号战列舰,“塔兰托”号、“的里雅斯特”号和“戈里亚齐”号(Gorizia)重巡洋舰,以及2艘轻巡洋舰和14艘驱逐舰。
为了保证舰队海上作战的胜利,意大利统帅部指示空军于27日午前对英舰队实施突击。这样既可以进一步摸清敌情,又可以达到削弱英舰队的目的,为而后意舰队投入战斗创造有利条件。但是直到27日中午,意侦察机也没能提供多少有价值的情报,意空军飞机拖延到13时才起飞出击。伊亚金诺将军认为,若继续呆在待机海域,则有可能放跑敌人。于是,他决定冒敌情不明的危险,于12时30分率队进至英运输队可能通过的海域。
英国舰队的实力比意海军估计的要强大许多,其主力包括3艘战列舰,即“纳尔逊”号、“罗德尼”(HMS Rodney)和“威尔士亲王”号(HMS Prince of Wales) ,和“皇家方舟”号航母。意舰队采用与英舰队可能遭遇的航向航行2个小时后,仍未收到足以判明敌情的空中侦察报告。这是。意舰队既没有空中支援,又随时有遇到英舰载机攻击的危险。加上海上浓雾迷漫,能见度很差,伊亚金诺便于15时决定转向返航,期得到侦察机的敌情通报后才采取相应的行动。17时许,伊亚金诺收到情报,决定转舵向南航行,在日落前与目标遭遇。非常巧的是,英国护航舰队也转向南方。这样两支敌对舰队在互相不了解的情况下,平行航行了一个小时,间距只有70海里。18时12分,意海军总部在未弄清英舰队具体位置的情况下,命令伊亚金诺率舰队回到撒丁岛以东海域待机。结果直到28日14时,意舰队也没能与目标接触,只好返航,浪费了大量燃料。不过这次英舰队处于明显优势,如果双方真的遭遇,意大利人恐怕是凶多吉少。
1941年12月初,在北非的轴心国军队已经难以抵挡英军的反击,意大利海军急需将兵员补给运输至利比亚。12月13日,意军组织了一支庞大的运输队出海,其中“维内托”和“利托里奥”号被编入远程护航支援队。但是英国地中海舰队在海上活动的情报却让神经质的意海军参谋部担心不已,再加上已有2艘货船被英潜艇击沉。意海军最终决定放弃行动,编队各自返航。14日清晨“维内托”号行至墨西拿海峡的爱米角(Cape dell Armi)附近海域时,遭到英国“催促”(HMS Urge)号潜艇的伏击。英潜艇用艇艏鱼雷管向其发射3条鱼雷,其中1条命中左舷3号炮塔正下方,炸出了一个约13米长的破动。普列赛系统发挥了效能,吸收了绝大部分爆破能力,内层支撑隔板结构完整,没有丧失动力。但是大量的进水确实难以避免的,破洞处的3个主隔舱内进水合计约2032吨。军舰马上左倾3.5度,舰尾吃水增加了2.2米。“维内托”号进行了反对舷注水,前炮塔处右舷舱室注水将左倾减少了1度。最后,“维内托”号依靠自身动力返回塔兰托,但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直到1942年春天,“维内托”号才被修复。
1942年6月14日14时30分,“维内托”和“利托里奥”号结伴从塔兰托港出航,准备拦截从亚历山大开往马耳他的英国运输队。15日临晨3时40分,意舰群遭到皇家空军“惠灵顿”式(Wellington)轰炸机空袭,6时10分,又有9架“波弗特”(beaufort)式鱼雷机攻击,但是只有“特兰托”号巡洋舰被击中。到8时28分,意大利舰队仍然在继续向南挺进,距英护航队仅150海里。不久,8架从埃及起飞的美B-24远程轰炸机在4000米高度轰炸了意战列舰。“利托里奥”的前炮塔被命中一枚炸弹,但没有造成多大伤害,意舰队仍保持原航行向目标接近。40分钟后另一队“波弗特”式赶来空袭,但此时意大利舰队已获得空中掩护,德国空军的Me-109战斗机击落了2架,击伤5架英机。其他的英国飞机突破战斗机和高射炮火的拦截后,向意舰投射鱼雷,但无一命中。
伊亚金诺继续向英护航队的预定方位开去,但是直到15点,他仍未与英国人发生接触。这样,或许发现英舰队时已经是黄昏时分了。伊亚金诺将军很清楚无论是自己的舰员还是糟糕的夜视设备,都不能保证意舰队就在夜战中获胜。16时许,意舰队终于向西北转舵,准备在那瓦里诺(Navarino)附近海域熬过艰难的夜晚,然后在清晨向英护航队攻击。然而,5架英国“惠灵顿”轰炸机挂着鱼雷突袭了后撤的意舰队,“利托里奥”号被击伤。18时30分,英国地中海舰队决定放弃护航作战,全部船只撤回基地。意舰队随即返回基地。
这次行动是“维内托”和“利托里奥”号执行的最后一次出击任务,意大利海军面临的燃油危机越来越让人喘不过气来。1942年11月12日,“维内托”和“利托里奥”号一道转移到纳不勒斯,后来又于12月6日和“罗马”号驶往拉斯佩齐亚。到1942年底,还能出动的意大利战列舰仅有“维内托”三姊妹了,改装的老战列舰因为缺油瘫在港里。不过,“维内托”级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她们被当成了防空平台,用来保卫重要的港口基地。3艘战列舰都获得了152和381毫米时间引信榴弹,可以在远距离上射击敌大编队机群。
1943年4月19日,拉斯佩齐亚遭受猛烈空袭,“维内托”号侥幸未被击中。但是在6月5日的空袭中,“维内托”号还是被B-17投掷的908公斤重型穿甲弹干中了。第一枚炸弹命中了左舷前部甲板160-161号肋位处,这枚炸弹首先穿透了艏楼甲板和上甲板,并在上面留下了1个直径390毫米的破洞,然后穿过装甲甲板,并穿透了7毫米厚的水密隔板,造成了一个385毫米直径的破动,隔板向外变形鼓出50毫米。然后炸弹穿透了普列赛系统的圆筒,留下了700毫米的大洞,最后炸弹穿过三重船底坠入大海,外壳板的洞直径有500毫米。159号肋位的横隔壁被碰撞造成的破片击穿,高度4.6米。万幸的是这枚炸弹是颗哑弹,如果它在穿透装甲甲板后爆炸,极有可能引起主炮弹药库的总爆发。
第二枚炸弹的落点比第第一枚靠前,位于197号肋位处左舷前甲板外飘部分。它先后击穿了露天甲板、上甲板、中甲板和下甲板后从舷墙侧壁穿出,落入海中爆炸。它在每层甲板上都留下了一个直径390毫米的破洞,由于中甲板较厚(70毫米),崩落的一些大质量破片在下甲板上打出了5个不规则的小洞。炸弹爆炸后,舰体188-203号肋位处外壳板受到严重破坏,在60平米的范围内造成了6处大裂缝。
由于拉斯佩齐亚实在太危险,“维内托”号开往热那亚进行维修。军舰修好后,“维内托”号回到拉斯佩齐亚并一直在那呆到意大利退出战争。1943年9月9日临晨3时,“维内托”号离开拉斯佩齐亚开往撒丁岛,意大利人希望在那里保留他们的国王和政府。但是德国人的入侵打破了意大利的美梦,意主力舰队离开撒丁岛向马耳他撤退,9月11日,“维内托”号平安抵达目的地。
9月14日,“维内托”启航开往亚历山大港,于17日达到。一个月后,她沿苏伊士运河(Suez Canal)开进大苦湖(Lake Amaro)。直到1946年2月6日“维内托”号返回意大利前,她一直呆在那里。2月9日,“维内托”号返回了阔别已久的意大利祖国,开进西西里岛的奥古斯特港(Augusta)。1947年10月14日,“维内托”驶抵拉斯佩齐亚,于1948年1月3日正式退出现役。而军舰的解体拆卸工作实际上从1948年元旦就开始了,这可能是“维内托”号渡过的最伤心的新年了。
尽管巴黎和会将“维内托”号作为意大利的战争赔偿赔给英国,但英国政府却允许意大利自行将其拆毁。1948-1950年间,“维内托”号在拉斯佩齐亚解体。
“维内托”号是二战期间最活跃的意大利主力舰,她一共参加了56次作战任务,其中11次战斗出航,12次更换基地,并且进行了33次训练出航。“维内托”号的航海总里程为17970海里,耗时1056小时,燃油共计消耗20288吨,因维修或其他原因不在现役时间累计199天。
“利托里奥”号
1934年10月28日,二号舰“利托里奥”号在安莎尔多位于热那亚的船厂开工,1937年8月22日,“利托里奥”号下水,并于1940年5月6日竣工。同年6月24日,“利托里奥”号正式加入意大利海军战斗序列,她被编入驻泊塔兰托港的第一分队,并成为卡罗·伯刚明尼上将(Carlo Bergamini)的旗舰。
虽然“利托里奥”号做为第一主力受到相当重视,但她的舰员仍然是缺乏训练的,在服役的头几个月里,一直有军工方面的工程师跟舰维修调整设备。总之,“利托里奥”号的战斗准备是不充分的,这条意大利海军的掌上明珠在塔兰托夜袭中被重创。
1940年11月11日午夜11时15分,第一条鱼雷命中了“利托里奥”号右舷1、2号炮塔之间163号肋位水下部分,外壳板上被炸出一个7.5米的大破口,海水涌入破损的普列赛系统空舱和159-165号间双重舰底舰体,军舰开始向右倾斜;第2条鱼雷击中了舰尾左舷9号肋位,炸穿了主舵机舱,主舵机操纵机构被彻底破坏;12日0时01分,第3条鱼雷命中了舰艏左舷192号肋位处舰体,这里没有普列赛系统,炸药在187和192号间炸出了一个14米长的破口,183-199号间的外壳板亦被破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进水。好在塔兰托港内水浅,“利托里奥”号的舰首完全没入水中后触底搁浅。
空袭结束后,意大利人对“利托里奥”号进行了详细的检查,结果居然在舰艏龙骨下方的淤泥里发现了一条没有爆炸的鱼雷。如果这条鱼雷的引信也正常工作,“利托里奥”的战斗生涯估计要和“加富尔”号一起终结了(“加富尔”号舰底被鱼雷命中后,附近的舰底强力结构完全被破坏,严重进水,甚至无法修复)。意大利潜水员小心翼翼的将鱼雷战斗部拆除后,打捞队才将“利托里奥”号浮起。12月11日,“利托里奥”号进干坞维修,全部工程于次年3月11日结束,并于当月月底恢复现役。愚人节那天,“利托里奥”上升起了伊亚金诺上将的司令旗,再度成为第一分队旗舰。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她伴同“维内托”号参加了几次出海任务。
1941年12月16日晚,伊亚金诺上将乘“利托里奥”号从塔兰托港出发,率“道里亚”和“恺撒”战列舰,以及2艘重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为从纳不勒斯启航的运输队护航。由于意军兵力占优,伊亚金诺上将以24节的最高编队航速向英国舰队接近。17时30分,意舰队发现了东方水天线上的高射炮火,随后发现了正在躲避德意飞机的英国舰队。10分钟后,太阳已经没入海天线,但是意舰队不顾没有雷达等弱点,继续向英舰扑去。17时53分,“利托里奥”号凭借黄昏的余光在32000米距离上开炮,双方距离拉近后,其余的老是战列舰和重巡洋舰亦纷纷开火射击。英舰队见势不妙马上释放烟幕撤退,18时04分英舰就消失在夜幕中。由于夜幕即将降临,意舰队亦未追击。12月19日上午,意运输队安然抵达的黎波里港,意海军终于在地中海上获得了第一次1942完全的胜利,这场海战后来就被称为第一次锡尔特湾之战。
1942年3月21日,两艘在东地中海活动的意大利潜艇先后发现了一支由巡洋舰和驱逐舰护航的英国运输队。意海军参谋部获知情况后,立即命令“利托里奥”号和第3巡洋舰分队的3艘重巡洋舰出港拦截。22日16时18分,伊亚金诺上将的“利托里奥”号于前卫巡洋舰会合,并于16时43分同英国护航队在17000米距离上展开炮战。意舰队在火力上处于明显优势,英舰队被迫采取避战措施,英国运输队指挥官首先命令运输船向南规避,驱逐舰在运输船和意舰队之间撒布烟幕。英国“克特巴娄拉”号(HMS Cleopatra)巡洋舰首先窜出烟幕,在12000米开外向“利托里奥”号发射3条鱼雷,但均未命中由于当时海上正刮着风暴,能见度很差,英国驱逐舰又释放了烟幕,意大利舰队于17时52分暂时停止射击。18时31分,意舰队编成一列纵队,向英国护航队队型斜插过来。为了保护巡洋舰和运输船,英驱逐舰不顾意舰炮火猛烈,勇敢的靠近意舰队,进行近距离鱼雷攻击。英国人的鱼雷攻击虽然没有任何战果,却成功的分散了“利托里奥”号将炮火。更重要的是鱼雷攻击打乱了意大利军舰的队列,夜幕已近,意舰队已经不可能有组织的消灭英国护航队了,18时51分,伊亚金诺上将命令停止射击,18时58分,在发射了最后一发炮弹后,第二次锡尔特湾海战结束了。愤怒的“利托里奥”号将全部怨气发泄到英国驱逐舰上,“活泼”号(HMS lively)驱逐舰被“利托里奥”的艉炮塔齐射命中,被迫撤退。“利托里奥”的艉主炮炮口焰将舰尾弹射器上的1架Ro.43飞机引燃。英国人发现“利托里奥”号舰尾起火后。误以为是被己方鱼雷命中,高兴了好长一阵子。另外,18时51分“利托里奥”准备撤出战斗时,1发120毫米炮弹击中右舷尾部27号肋位处鸭尾艄,弹片擦伤了部分木质甲板。另一发落在左舷舰尾的靠近弹破片对外壳板造成了轻微损伤。在这场战斗中,“利托里奥”号一共发射了181发381毫米炮弹。虽然意舰队没能击沉一艘英国船,却延误了英国运输队到达马耳他的时间。德国空军第2航空军随后对马耳他进行了猛烈空袭,4艘货船被击沉。她们搭载的25900吨补给品一共只有5000吨来得及运到岸上。
在1942年6月15日的战斗中,“利托里奥”的一号炮塔被美B-24轰炸机高空轰炸投掷的炸弹命中,测距仪罩被炸坏,甲板和炮塔基座也有部分破损,但炮塔并未失去战斗力。“利托里奥”甚至没有减速,仍旧跟随舰队行动。当日夜,从马耳他起飞的英国“惠灵顿”轰炸机袭击了返航中的“利托里奥”号,23时39分,其舰首右舷前部194号肋位附近被一条鱼雷命中。舰内进水约1600吨,舰尾空舱进行了350吨抗倾斜反对舷注水后,纠正了倾斜。
由于伤势不甚严重,“利托里奥”号于8月27日就已彻底修复。但是由于严重缺油,“利托里奥”再也没有战斗出航的机会了。当年11月13日,“利托里奥”转移至纳不勒斯,后来于12月4日返航塔兰托。后来,“利托里奥”号也停泊在基地内用作要地重型防空平台。
1943年7月25日,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府被推翻后,“利托里奥”号改名为“意大利”号。9月9日,“意大利”号在1943年9月9日撤往马耳他的行动中,被德国空军的“弗里茨-X”遥控反舰炸弹命中。炸弹击中了右舷前部162又1/2号肋位甲板,从侧舷墙穿出后落入海中爆炸。爆炸破坏了“意大利”号约190平米的外壳板,8个双重底空舱、3个普列赛系统空舱和2个内侧舱进水,总进水量约830吨,在尾部进行了反对舷注水,注水量约为前部的一半。另一枚靠近弹在舰体左舷爆炸,造成一个油舱泄漏,燃油渗入临近的冰机房内。后来的行动与“维内托”号相同。
最初,盟军想把“意大利”号改装成重装甲破障舰,并用于在法国南部进行的登陆战。但是后来因为政治上的缘故序取消了这个方案。在马耳他和亚历山大进行了短暂停留后,“意大利”号从1943年9月18日-1947年2月4日间一直呆在苏伊士运河区。巴黎和会将“维内托”号作为意大利的战争赔偿赔给美国,但由于斯大林坚决要求获得一或两艘“维内托”级,美国政府宁可将其转交给意大利自行拆毁,也不愿意让“意大利”号落入苏联人手中。1948年6月1日,“意大利”号从海军序列中除名,后来在拉斯佩齐亚解体。
“利托里奥”号总共参加了46次作战任务,其中9次战斗出航。“维内托”号的航海总里程为13583海里,耗时755小时,燃油共计消耗17740吨,因维修或其他原因不在现役时间累计251天。
“罗马”号
当“利托里奥”号开工后,意大利的面临的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意大利已经先后退出了伦敦限制海军会议和国际联盟,他们可以完全不受限制的建造战列舰了。意大利海军认为,即使把4艘老战列舰全部改造,也难以对抗英法在地中海的海上力量。因此,意大利后来决定再建造2艘“维内托”的改进型,即“罗马”号和“帝国”号。1938年9月18日,“罗马”号在亚德里亚海船厂开工,1940年6日下水,1942年6月14日建成竣工。同年8月21日,“罗马”号驶抵塔兰托港,编入意大利海军第9分队正式开始服役。
“罗马”号刚服役就赶上了意大利海军的大油荒,因此,她并未出海执行战斗任务。1943年6月5日,锚泊在拉斯佩齐亚的“罗马”号被美B-17轰炸机炸伤。
6月5日13时59分,“罗马”号被2枚908公斤穿甲弹命中。一枚炸弹从舰首222号肋位甲板边缘内侧约1米处穿入,从舰首底部穿出后爆炸。221-226号肋位间舰底被炸出一个32平米见方的破口,从212号肋位至艏柱间舰体破损进水。第2枚靠近弹落在舰艏左舷海中,爆炸在198-207号肋位间外壳板上造成了一个约30平米的渗漏区,位置在第二平台甲板平面以下。“罗马”号的锚链舱、舱底注排水泵舱、测深仪室和许多其他舱室进水,舰体总进水量2350吨。如果美国人使用的是装药更多的高爆炸弹,那么“意大利”的浸水情况可能还要严重许多。
6月23-24日夜,“罗马”号又被两枚炸弹命中,这次两颗炸弹都落在舰尾。第一枚击中了舰尾右舷后甲板上的排水孔,在穿透甲板后炸毁了下面的军官住舱。从破损的水管中泄漏出来的冲洗水后来淹没了这些区域。另一枚炸弹击中了舰尾3号炮塔左炮和重炮之间的甲板,但并未击穿装甲甲板,造成的破坏很右舷。“罗马”号于7月1日驶抵热那亚维修,修好后于8月13日返回拉斯佩齐亚。
1943年9月9日,包括“维内托”三姊妹的意大利舰队出海,他们慌称准备迎击盟军舰队,其实却偷偷驶往撒丁岛试图在那里组建一个不受德国控制的意大利政府。但德国人早有准备提前占领了撒丁岛,意大利迫于无奈不得不开往马耳他,向盟军方面投降。
最新的“罗马”号是意大利舰队司令官伯刚明尼上将的旗舰,中午刚过,德国空军的飞机就出现在水田线上,他们一直跟在意大利舰队附近,不断将目标的航向和航速报回基地。意大利舰队开始并没有开火,直到德国Do-217轰炸机对其发起攻击后,意舰的高射炮才纷纷开炮射击。德国轰炸机携带了刚刚研制成功的秘密武器,无线电指令制导的PC-1400X滑翔炸弹,即“弗里茨-X”。这种半穿甲炸弹全重1570公斤,装药300公斤,当它从6000米高度投掷下来时,可以击穿130毫米厚的水平装甲。在熟练的操作手的引导下,FX-1400的圆公差概率仅有4.5米,对战列舰之类的目标威胁很大。
15时37分发起的第一次攻击没有奏效,但是11架Do-217在15分钟后进行的第二次攻击成功的命中了“利托里奥”和“罗马”号。15时41分,一枚炸弹以15度的着角命中“罗马”号右舷9-11号高射炮间甲板(100-108号肋位),它成功的击穿了装甲甲板,在穿透了舰底后,炸弹在后锅炉舱下爆炸。猛烈的爆炸摧毁了5、6、7和8号锅炉,右副舵机也被炸坏。由于一下子失去了大部分电力,右舷的7、9、11号和左舷的2、4、6号90毫米高射炮失去战斗力,防空射击指挥仪也因为停电无法工作。普列赛系统的圆筒被冲击波从支撑结构上撕掉,舰内大量进水。“罗马”号立即进行了损管,倾斜被纠正到右倾2度,内侧两具螺旋桨失去动力。“罗马”号丧失了一半动力,逐渐开始脱离队形。
15时51分(一说16时02分),第二枚炸弹命中了“罗马”号2号主炮塔和前副炮塔间左舷甲板(一说右舷123-136号肋位间甲板),炸弹落到前轮机舱内爆炸,造成前部副炮塔弹药库起火。几秒钟后,2号炮塔弹药库起火爆炸,2号炮塔被整个炸飞,前部上层建筑遭到彻底破坏。舰内大量进水,“罗马”号急剧向右倾斜,于16时18分折成两段沉没。全舰1849名官兵仅有596人生还,包括伯刚明尼上将在内其余人员全部遇难。
“罗马”号没有参加过战斗出航,在短短5个月的生命中完成了20次航行,航行总里程为2492海里,耗时133小时,燃油共计消耗3320吨,因维修或其他原因不在现役时间累计63天。
“帝国”号
1938年5月14日,“维内托”级4号舰“帝国”号在安莎尔多公司的船台上开工,并于1939年11月15日下水。不难看出,“维内托”级的船台建造周期越来越少,说明意大利造船业已经积累了相当经验,成功缩短了施工工时。“帝国”号下水不久,意大利就在积极准备参加战争。由于担心既没有装甲又不没有机动能力的舰壳遭到英法飞机的攻击,意大利人打算把她转移到建造“罗马”号的亚德里亚船厂继续剩下的工程。但是亚德里亚海船厂已经被“罗马”号压的透不过气来,实在没有能力接手完成“帝国”号。无奈之下,“帝国”号于1940年6月8日被拖到意大利东南部的布林底希港(Brindisi),在那里装上部分动力装置和火炮后再开回到船厂进行收尾工程。虽然也遭到了盟军轰炸机的袭击,但好歹没有中弹受创。
战争爆发后,意大利海军将精力集中到急需的驱逐舰上,“帝国”号一下子受了冷落,工程进度明显放缓。1942年1月22日,“帝国”号依靠自身动力驶往威尼斯(Venice),此时的“帝国”号已经配备有舰长和完整的乘员组,安装了部分自卫武器。后来,“帝国”号被占领意大利北部的德军缴获,但德国人认为其没有多少军事利用价值,把她当成了靶船。
1945年2月20日,盟军的空袭炸伤了“帝国”号。等到战争结束,“帝国”号已经完全成为废舰壳半沉半浮在水上。最后“帝国”号于1947年3月27日除名,舰体在威尼斯解体拆毁。
1939年4月1日西班牙内战结束后,佛朗哥的独裁政府制订了庞大的海军重建计划,中心是要为海军装备4艘新型战列舰。经过技术对比,西班牙人相中了“维内托”级。他们要求为“维内托”换装120毫米高射炮,同时增加水平装甲的厚度,其余设计不做改动。双方初步意向建造4艘“维内托”改进型。意大利参加战争后,西班牙购买战列舰的计划就彻底泡汤了。
由于意大利在地中海糟糕的战场形势,使得“维内托”级纵有优良的战斗性能也无法取得相应的辉煌战绩。人们总是习惯用无能、白痴来形容二战中的意大利及其武装力量,但是无论如何,这些过分字眼绝对不能用到“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的身上。

返回列表

皖ICP备17017115-1号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