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毫米 s. IG. 33 步兵炮
性能参数:
口径: 149.1 毫米 L/11.4
长:1.68米
出膛初速度:241米/秒
炮弹重:37.65公斤
最大射程:4698米
1940年法兰西会战中的德军150毫米 s. IG. 33 步兵炮.
下属自行化型号:
150毫米 s. IG. 33/1
150毫米 s. IG. 33/2
装备150毫米 s. IG. 33 步兵炮的德军装甲车辆:
s.IG. 33 Hetzer
Sturmgeschütz 33
Bison I
Bison II
说明:
德国150毫米 s. IG. 33 步兵炮是二战德军产量较大的步兵炮,德国从1933年到1945年,一直不间断的生产150毫米 s. IG. 33 系列步兵炮.
150毫米 s. IG. 33 步兵炮最早研制开始于1927年,1933年正式投产,以后不断改进,衍生了150毫米 s. IG. 33/1, 150毫米 s. IG. 33/2两种重要的自行火炮型号,另外德军还有4种装甲车辆也装备150毫米 s. IG. 33,这四种车辆分别是: s.IG. 33 Hetzer(追猎者的自行火炮型号), Sturmgeschütz 33(以3号坦克底盘改装的自行火炮), Bison I(野牛1型), Bison II(野牛2型).
150毫米 s. IG. 33 步兵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重量太重,达2吨重,作为德军步兵团的直瞄火炮确实比较重,机动性成问题.
150毫米 s. IG. 33 步兵炮最初开始并没有配置反坦克的穿甲炮弹,直到1941-1942年间德国新的穿甲弹技术的出台.伴随德国新穿甲弹技术的出来, 150毫米 s. IG. 33 步兵炮为了强化反坦克能力,在炮口安装了炮口制推器,为了容纳大的发射装药量,炮室也进行了强化,其反坦克穿甲弹的发射药重量为30公斤.
在实际作战中,因为该炮的巨大重量限制了其对德军步兵的支援和发挥,所以自行化改装也迅速进行.务实的德国工程师迅速在德国已经生产的一系列坦克底盘上加装150毫米 s. IG. 33 步兵炮,这样机动性的问题才得以解决.
自行化的150毫米 s. IG. 33 步兵炮一生产出来,就是德国步兵和装甲部队的抢手货,其被大量配置在德军装甲战斗群(与虎,虎王,4号坦克,黑豹坦克一起协同行动)和步兵支援群中(与4号突击炮一起伴随步兵进攻),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时,该炮依然保持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