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我国“直-11”武装直升机首飞成功 可昼夜作战
2004年12月27日,我国第一个自行研制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11”武装直升机在江西景德镇吕蒙机场首飞成功。这填补了我国轻型武装直升机发展史上的空白。
“直11”是1991年正式研制的,总设计师单位是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总工程师单位是昌河飞机工业公司。
1994年12月22日上午,是“直11”首飞的日子。景德镇吕蒙机场聚集着数百名技术人员、干部和群众。“直11”像一个整装待发的战士,威武地停在起飞线上。10时整,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王昂批准并宣布试飞开始。随着一颗绿色信号弹划过天空,飞行员迅速起动发动机、加油门,瞬间“直11”腾空而起,在5米的高度上低空悬停,紧接着以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作了两周3600定点旋转,尔后又表演了前飞、后飞和侧飞等动作。10分钟后,“直11”加速爬升到200米高度上以180千米/小时的速度盘旋两周,最后返回机场稳稳着陆。整个飞行动作干净利落,博得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直11”首飞成功后,参加研制的科技人员继续奋斗,不仅对“直11”进行了改装,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试飞。1995年11月,“直11”完成“偏航”、“俯冲拉起”等状态载荷实验。1996年3月中旬,03架机完成改装后投入了长期的试飞阶段,11月3日才结束。试飞结果表明,“直11”型机性能、飞行品质以及其他各种飞行特性都达到技术性能规定的指标。
1996年12月26日,“直11”在景德镇市通过混装技术鉴定:该机可进行小批量生产,交付使用。
1997年12月20日,经过混装技术鉴定后不久的“直11”就转入了一级风险科目的试飞阶段——发动机空中停车自转下滑着陆阶段试飞。20日下午03时30分,由陆军航空兵某部王景春副团长担任试飞员,驾驶“直11”03号机从景德镇吕蒙机场直飞罗家机场上空,首先向现场的领导和观众作了常规飞行表演。13时40分左右,正式试飞开始。王景春副团长驾机在300米的空中关闭发动机后,进行自转下滑,在8米至2米的高度上,他将飞机逐渐拉平,进入平飞状态,随后拉起,机头上仰,最后平稳着陆。
1999年8月5日,“直11”开始进行起飞后30米、9米、7米低空停车等风险科目试飞。此次的试飞员是俄罗斯国家一级飞行员穆哈默德卡列耶夫·威利尔。今年39岁的威利尔从18岁开始学习飞行,曾飞过俄罗斯“米”系列直升机、“卡”系列直升机和欧美一些国家的先进直升机、歼击机和客机等。8月25日,在景德镇吕蒙机场,威利尔在机组人员的配合下,成功地完成了“直11”适航取证中的风险科目试飞。威利尔称赞说:“直11的操纵系统非常好,性能也好,振动小,驾驶舱舒适,关车以后在任何状态都可以安全着陆。”
2000年9月24日,“直11”轻型直升机在海拔3600米的青藏高原某机场顺利完成了高原地区全部边界科目试飞。至此“直11”已完成了适航试飞的全部科目。目前,“直11”已累计飞行10000多小时。
“直11”直升机长11.24米,宽1.8米,高3.02米,旋翼直径10.69米,尾桨直径1.86米,起飞重量20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2200千克,实用升限5240米,巡航速度240千米/小时,航程560千米。该机可广泛用于直升机飞行训练、空中侦察、通讯指挥、运输救护、地质勘探、执法缉私、航空摄影等。
“直11”武装直升机是在“直11”基础上的改进型,它通过增加武器配置,安装武器火控系统和昼夜间观瞄系统,成为可进行昼夜作战,具有搜索、识别、跟踪目标和对地及一定对空攻击能力的武装直升机。
附:有关首飞和试飞
任何一种飞机的研制、装备都需要经过多次首飞和试飞,从而发现问题,并逐步改进。
战机在具备作战能力前有多种形式的首飞,刚下生产线的飞机第一次飞行叫某型飞机首飞,这次飞行最为重要,它是战机从图纸到样机,从地面到空中的第一步,具有里程碑意义;加装机载设备后的第一次飞行叫设备首飞;部队接装后第一次飞行叫接装首飞;战机从一个机场到另一个机场的第一次飞行叫转场首飞等;升级或改装备后成为新型号的第一次飞行叫改型首飞等。
一般首飞都比较慎重,不做高难度动作,只做简单特技飞行,主要掌握飞机的基本性能。而试飞就比首飞复杂得多,包括专项试飞、多项试飞和综合试飞。试飞完后,飞行人员都要写出试飞报告,如实汇报飞机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这是科研、生产单位改进飞机的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