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PAD 全系列香港机型即时价格信息微软Surface Pro 11/Pro 10/Pro 9/Laptop7/Laptop 6 全国联保行货价格信息联想拯救者、小新、扬天及昭阳笔记本电脑全国联保行货报价华为Mate70、Mate70 Pro、Mate X6、P70 Pro、P70、荣耀200 Pro、荣耀Magic 6 Pro手机行情苹果Macbook Pro/Macbook Air/iMac全国联保机型最新行情
THINKPAD 全系列正品全国联保行货价格信息合肥DELL戴尔XPS、灵越、成就、G16系列全国联保行货价格信息惠普战系列、星系列、光影精灵、暗影精灵全国联保行货即时价格信息华为笔记本电脑MateBook X Pro 2024/MateBook GT 14、Matebook 14、D14、D16系列/荣耀MagicBook 苹果iPhone 16/16 Pro/16 Pro Max/iPad Pro 2024/iPad Air6/Mini7 全国联保机型最新行情
ThinkPad子品牌ThinkBook新青年创业本价格信息联想、THINKPAD、戴尔、华为、苹果和微软Surface产品官方客服地址及联系电话NBCLUB办公地址、电话及交通路线笔记本电脑配件最新价格信息 内存及固态硬盘等 
返回列表 发帖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中的苏德战争各次战役地图(1941-1945)

图例

“巴巴罗萨”
     法西斯德国对苏联侵略战争计划的代号(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名字巴巴罗萨定名)。“巴巴罗萨”计划是德国法西斯主义夺取世界霸权的侵略计划的核心部分。1940年7月21日希特勒下令,责成陆军总司令部制定该计划。7—12月间同时详细拟出几个方案。“巴巴罗萨”计划的最后方案,在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部1940年12月18日的第21号训令和德国陆军总司令部1941年1月31日关于“军队的战略集中和展开的训令”中均有记述。“巴巴罗萨”计划规定,“德国武装力量必须准备在对英战争结束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战局击败苏俄”。其作战企图是“以威力强大的快速集团,在普里皮亚特沼泽地以北和以南实施快速纵深突击,割裂集结在俄国西部的俄军主力的战线,并利用这一突破将被分割的敌军集团各个歼灭”。同时,拟将苏军的基本兵力歼灭于第聂伯河和西德维纳河防线以西,阻止其向腹地退却。尔后占领莫斯科、列宁格勒和顿巴斯,并前出到阿斯特拉罕、伏尔加河、阿尔汉格尔斯克一线(见阿阿线)。在“巴巴罗萨”计划中,对集团军群和集团军的任务、相互间协同动作程序、空军和海军的任务以及同各盟国合作等问题,均有详尽记述。该计划原定于1941年5月开始实施,由于德军对南斯拉夫和希腊作战,这一日期有所推迟。1941年4月下达了最后命令,确定6月22日为发起进攻日期。
     为执行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部和陆军总司令部的训令,还详细制订了一系列补充文书,其中包括一项假情报训令,要求“为实施‘巴巴罗萨’战役而进行的兵力战略展开,应伪装成战争史上一次最大规模的假机动,似乎德军要入侵英国,以此转移敌人对战役最后准备的注意力”。
     按照“巴巴罗萨”计划,为了进攻苏联,1941年6月22日前, 在靠近苏联边境地区集结了德国及其盟国的190个师(其中包括19个坦克师和14个摩托化师)。由4个航空队以及芬兰和罗马尼亚的航空兵负责支援。为了实施进攻而集结的军队共有550万人,约4,300辆坦克,47,000多门野炮和追击炮,约5,000架作战飞机。各集团军群的展开情况如下:“北方”集团军群辖29个师(全部是德军),在梅梅尔(克来佩达)至戈乌达普地带展开;“中央”集团军群辖50个师和2个旅(全部是德军),在戈尔达普至普里皮亚特沼泽地带展开;“南方”集团军群辖57个师和13个旅(其中包括13个罗马尼亚师、9个罗马尼亚旅及4个匈牙利旅),在普里皮亚特沼泽地至黑海地带展开。上述3个集团军群的任务是各自向列宁格勒、莫斯科和基辅总方向进攻。在芬兰和挪威集结了德国“挪威”集团军和2个芬兰集团军,共21个师和3个旅,由第5航空队和芬兰航空兵负责支援。其任务是前出到摩尔曼斯克和列宁格勒。德陆军总司令部把24个师留作预备队。以后的历史进程证明,“巴巴罗萨”计划是不切合实际的,其中明显地表现出德国军政当局特有的极端冒险主义。“巴巴罗萨”计划之所以彻底失败,是因为法西斯德国对苏联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威力,对苏联╳领导下的苏联人民精神上和政治上的统一估计过低对自己的力量又估计过高。

第一阶段:
德军的进攻

边境交战(1941)
伟大卫国战争时期苏军的掩护军队和边防军于1941年6月22—29日在立陶宛、拉脱维亚南部、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的苏联边境地区对法西斯德军实施的战斗行动。(见第768页一第769页间彩色插页图)
为了进犯苏联,法西斯德国及其欧洲仆从国派出大量军队。截至1941年6月22日前,沿苏联边界共集中]6个集团军级军团(8个德国集团军、2个罗马尼亚集团军、2个芬兰集团军、4个德国坦克集群)。德军4个航空队及芬兰空军和罗马尼亚空军的航空兵应对它们进行空中支援。在波罗的海和黑海之间地带展开的法西斯德军,编为3个集团军群,即:“北方”集团军群——在列宁格勒方向,“中央”集团军群——在莫斯科方向,“南方”集团军群——在基辅方向(见“巴巴罗萨”)。
列宁格勒军区(司令为M.M.波波夫中将)、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司令为H.库兹涅佐夫上将)、西部特别军区(司令为巴甫洛夫大将)、基辅特别军区(司令为M.n.基尔波诺斯上将),敖德萨军区(司令为切列维琴科上将)等边境军区负责抗击敌人可能从西面的进犯,这5个军区在战争开始后分别改编为北方面军,西北方面军、西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掩护西部海疆的有:北方舰队(司令为A.戈洛夫科海军少将)、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司令为B.中.特里布茨海军中将)、黑海舰队(司令为巾.C.奥克佳布里斯基海军中将)。西部各边境军区(方面军)的,掩护军队,按照计划,一旦发生战争即应迟滞;敌人于边境地带,以使苏军主力可以展开。但-是6月22日前的情况,无法保证完成此种任务。敌人开始进犯前,苏军在边防小队防线之。后距边界3—5公里处仅配置有单独的连和营。各掩护集团军第一梯队师所在地域,距其预定展开地区8—20公里。而多半由机械化军编成。的第二梯队的师距边界50—100公里。在西北方面军第8,第11集团军300公里宽的地带内有19个师,西方面军第3、第10、第4集团军470公里的正面上有27个师,西南方面军右翼和中央各集团军(第5、第6、第26集团军),480公里的正面上有25个师。
军事行动于6月22日拂晓开始。苏军不得不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抗击敌人的突击。苏联各边境军区的兵团和部队未完成全部动员也末展开于掩护计划所规定的地区,未预作充分战斗准备。敌人突然进犯时,这些兵团和部队还在驻扎地域和野营。苏军各师、团被迫在不利条件下各自与敌进行了遭遇战斗。由于敌人的突然突击,各边境军区的航空兵在自己机场上遭到了重大损失。敌人夺取了制空权。尽管敌人突然进犯和条件悬殊,但苏军仍在战争最初时刻就在各处同敌人开始了激烈奋战。
边境交战在西北、西部和西南三个战略方向同时展开。苏军边防军人和掩护军队的前进分队,首先同法西斯德军的先遣部队进行了战斗。许多边防小队人员在抗击优势之敌时全部阵亡。 、
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在苏联领土上遇到了顽强抵抗。苏联军人在所有战线上都奋不顾身地同敌人作战。他们不惜任何代价保卫国土的决心和高昂的士气,是╳在和平社会主义建设年代所培养的苏维埃爱国主义的鲜明体现,是指挥员、政治机关、苏军陆、海军党组织的工作成果。但是敌人在许多方向对苏军的掩护军队占3—4倍甚至更大的优势。例如,在“北方”集团军群实施主要突击的西北方面军与西方面军的相邻翼侧,德军有6个坦克师、 1个摩托化师、’9个步兵师对向边界开进的6个步兵师猛攻。布列斯特方向的西方面军第4集团军也在同样条件下进入交战。“中央”集团军群的4个坦克师和6个步兵师进攻该集团军4个师。苏军虽然表现了勇敢精神和英雄主义,但因遭受严重损失,被迫从边界退后。
由于敌人航空兵突击和破坏组在苏军后方的行动,破坏了许多通信枢纽和线路,中断了弹药和油料补给,所以军队指挥非常困难。总军事委员会未掌握充分的边界情况,就在6月22日晚向各方面军发出训令,要求从23日晨起对敌实施坚决反突击,粉碎楔入之敌集团,并将战斗行动转移到敌人境内。总共只给一个夜间进行反突击准备。预定用于反突击的军队或已卷入战斗,或距出发地域尚远(200—400公里)。尽管情况复杂,在希奥利艾方向西北方面军地带内,仍于6月23—25日以机械化第3、第12军对敌军进行了反突击。但参加反突击的不是6个师,而是4个师,并且没有空中掩护。得到远程轰炸航空兵第1军航空兵支援的这次反突击,使敌人在希奥利艾附近的进攻被迟滞两天,但未能粉碎或阻止敌人的继续推进。在此情况下,统帅部大本营于6月29日命令西北方面军司令员在西德维纳河一线组织防御,制止敌人向北和东北方向突进。西方面军司令员调机械化第6、第11军,骑兵第6军,第3集团军一部参加格罗德诺方向的反突击。但并非全部被指派参加反突击的军队都来得及在出发地域适时集中,于是未能同时发起突击。尽管进行了两天的激烈战斗,但苏军却未能阻住敌人进攻。因此,苏军在得到统帅部大本营的准许后,于6月25日开始从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向东面明斯克筑垒地域和斯卢茨克筑垒地域方向退却。在西南方面军罗夫诺方向第5、第6集团军接合部,至6月24日前被打开一个宽约50公里的突破口,德军坦克第1集群和第6集团军的军队向该突破口急进。机械化第4、第8、第9、第15、第19、第22军和步兵第31、第36、第37军,被调来对突入之敌实施反突击。但是苏军兵团不能同时进入交战,而是被迫随着他们到达战线的先后逐次进入交战,因而无法保证对敌实施歼灭性突击。 6月23日,在卢茨克、布罗德、罗夫诺、杜布诺广阔地域内展开了大规模坦克交战,一直延续到6月29日(见杜布诺—卢茨克—罗夫诺坦克交战(1941)。西南方面军的反突击,对打破敌人从行进间突入基辅及在右岸乌克兰合围西南方面军主力的企图起了重要作用。按照大本营的命令,该方面军于6月30日开始向旧国界的筑垒地域线退却,以便在该线组织顽强防御。同时,苏军统帅部命令各方面军基本上在1939年以前修建的筑垒地域一线组织顽强防御。
边境交战结果,西北方面军向西德维纳河里加至陶格夫匹尔斯地段退却,西方面军向明斯克筑垒地域和博布鲁伊斯克退却,西南方面军向罗夫诺以东、奥斯特罗格、克列梅涅茨、利沃夫一线退却。掩护军队虽然进行了英勇抵抗,却陷入非常艰难的境地,所有三个战略方向都未能在边境地带阻住敌人。同时也未能制止敌人在各主要突击方向的大纵深突破,在这些方向,敌占巨大数量优势,并且由于具有高度的快速性和机动性,迂回了苏军的抵抗枢纽部,使其经常处于被合围的威胁之下。苏军统帅部为保存兵力,只得将军队撤退到新地区。但是,西方面军第3、第10集团军的11个师在比亚韦斯托克和明斯克之间(纳利博克林区)陷入合围,在该处战斗到7月8日,牵制了敌人约25个师。布列斯特要塞的英雄保卫者则在边界继续奋战。
在边境交战过程中,苏军在法西斯德军统帅部掌握主动权、而且敌航空兵掌握制空权的条件下,不得不采取防御行动。这就决定了斗争的异常艰苦性和军队指挥的复杂性。
边境交战的意义在于,苏军的掩护军队在战争第一周抗击希特勒武装力量的英勇斗争,打破了敌人消灭西德维纳河、第聂伯河一线以西地区苏军的企图。在这些日子里,对预备役军人进行了动员,苏联武装力量的战略第二梯队实施开进,并于7月上半月进入交战。军队中积极而目的明确的党政工作得到改进,愈益广泛地开展起来。党政工作的目的是提高军队在防御中的坚定性和对敌实施反突击时的进攻锐气,并提高战斗技能。1941年6月底进一步加强部队和分队的措施之一,是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动员和派遣大批╳员和共青团员(其中有的是作为政治战士)奔赴前线。
杜布诺—卢茨克—罗夫诺坦克交战(1941)
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的边境交战(1941)中,法西斯德军担任进攻的第1坦克集群与苏军西南方面军实施反突击的机械化军之间进行的遭遇交战。为摧毁在罗夫诺方向上进攻的敌主要集团,自6月23日起,西南方面军首长组织了多次反突击。实施反突击的兵力除诸兵种合成兵团外,还有六个机械化军。机械化第22、第4和第15军首先对敌集团翼侧实施了反突击。方面军第二梯队的机械化第9、第19和第8军进入交战后,苏军的反突击变成了坦克遭遇交战。6月26日,机械化第9和第19军由卢茨克、罗夫诺地域从东北,机械化第8和第15军由布罗德地域从南面对当时突逊至卢茨克和杜布诺的敌第1坦克集群翼侧实施突击。上述各军经过200—400公里的行军之后,未待兵力完全集结和诸兵种合成兵团抵达便分批进入交战。他们在行军途中遭到敌航空兵的突击,技术装备遭受巨大损失。向杜布诺发起突击的机械化第9和第19军首先转入进攻。机械化第19军所属各兵团将德军坦克第11师向西南方向击退25公里。但由于敌人的兵力占很大优势而己方部队间的协同动作较差,这两个军被迫于6月27日日终前向罗夫诺退却。这里的坦克战斗一直持续到6月29日。苏军南面突击集团,尤其是机械化第8军作战较为顺利。该军于6月26日击溃布罗德以北地域的敌军之后,向前推进10—20公里。由于杜布诺地域的形势激化,6月27日,机械化第8军受领了新的任务:白别列斯捷奇科地域向杜布诺方向实施突击。该军所属各兵团在击溃德军坦克第16师的部队后,向前推进30—35公里,冲进杜布诺并前出至敌摩托化第3军的后方,但至此他们的进攻能力已消耗殆尽。法西斯德军统帅部又调来七个师在罗夫诺方向上进入交战。
苏军各机械化军在杜布诺、卢茨克和罗夫诺地域的反突击虽未能击溃敌第1坦克集群,但却迫使法西斯德军统帅部将其原拟进攻基辅的基本兵力用来抗击苏军的反突击,’并过早地动用了预备队。直至6月末,敌各坦克兵团一直被阻滞在罗夫诺、杜布诺地区并遭到惨重损失,苏军指挥部则赢得了时间使利沃夫集团摆脱了被敌合围的威胁并在基辅接近地构筑了防御。
北线战斗
卡累利阿防御(1941—1944)
伟大卫国战争中苏军在卡累利阿境内的战斗行动。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开始进犯苏联之前,在苏芬边界北段集中了德军独立“挪威”集团军(4个德国师、2个芬兰师),并在南段集中了芬兰的东南集团军和卡累利阿集团军(15个师另3个旅,内1个德国师),这些军队应在列宁格勒地域和斯维里河与“北方”集团军群会合。德军第5航空队(240架飞机)和芬兰空军(307架飞机)支援集中于芬兰的芬军和德军。在苏德战场北翼,德芬军先后在摩尔曼斯克、坎达拉克沙、乌赫塔、彼得罗扎沃茨克—斯维里河等方向和卡累利阿地峡实施突击。
与敌军对峙的是北方面军(司令为M.M.波波夫中将),下辖第14集团军(司令为B.久弗罗洛夫中将)、第7集团军(司令为巾.旦.戈列连科中将)、第23集团军(司令为几C.普申尼科夫中将)。为了给组织列宁格勒防御创造有利条件和便于指挥军队,最高统帅部大本营1941年8月23日决定将北方面军分编为卡累利阿方面军(司令为B.A.弗罗洛夫中将),辖第14,第7集团军,和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为M.M.波波夫中将),辖第23集团军。第14集团军(步兵第42军,步兵第14、第52师,摩尔曼斯克第23筑垒地域)在北方舰队(司令为戈洛夫科海军少将,1941年9月16日晋升为海军中将)配合下,对在摩尔曼斯克方向(6月29日)、乌赫塔方向(6月30日)、坎达拉克沙方向(7月1日)发起进攻的“挪威”集团军实施了防御战斗。经顽强奋战,第14集团军各兵团在个别地段撤离边界20—30公里,至1941年7月中前在所有方向阻住了敌人。
第7集团军(步兵第54、第71、第168、第237师,索尔塔瓦拉第26筑垒地域)抵御7月10日开始侵入卡累利阿,并向彼得罗扎沃茨克、奥洛涅茨方向发展进攻的芬兰卡累利阿集团军。部署在宽大正面的第7集团军,最初未能击退兵力多3倍的敌人进攻,开始向东和东南退却。7月21日,在这一方向建立了彼得罗扎沃茨克战役集群,隶属第7集团军。至7月30日前,敌被阻于波罗索泽罗(苏奥耶尔维东北70公里)、绍托泽罗(夏莫泽罗西南15公里)、图洛克萨河(奥洛涅茨西北25公里)一线。在20天的防御战斗中,苏军使芬军遭到重大损失。但敌人调拢新锐兵力,于8月27日再度发起冲击。第7集团军(1941年9月一1944年2月改为独立第7集团军,直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艰苦奋战,于9月底被迫退至斯维里河,该处战线一直稳定到1944年夏。
苏军同卡累利阿劳动者一道,在将近一个半月内英勇保卫了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彼得罗扎沃茨克。参加守城战斗的有由党的积极分子组成的特别突击营,还有内务人民委员部的混成歼击支队。1941年10月2日,在工业企业设备、原料和粮食储备已由该市完全疏散出去以后,苏军撤离彼得罗扎沃茨克。
第23集团军(步兵第19、第50军,凯克斯霍尔姆第27筑垒地域,维堡第28筑垒地域)对7月31日以7个U币在卡累利阿地峡进攻的芬兰东南集团军实施了防御战斗。苏军部队一面疲惫敌人,一面缓慢地从一个地区退向另一地区。 9月1日,他们退到1939年的国境线,在卡累利阿筑垒地域一线设防固守。
尔后,敌人多次企图突破卡累利阿境内苏军防御,均未得逞。苏军坚守其各道防御地区。卡累利阿方面军(至1942年年中前,辖第14、第19、第26、第32集团军,从11月起增加了空军第7集团军,而从1944年2月25日起,又增加了第7集团军)于1944年6月转入进攻以前,在西利察河(摩尔曼斯克以西60公里)、河湖水系(坎达拉克沙以西90公里)、洛希以西40公里、乌赫塔以西10公里、鲁戈泽罗、马谢利斯卡亚车站、波韦涅茨、奥涅加湖、斯维里河一线占领防御。列宁格勒方面军第23集团军扼守卡累利阿地峡。
尽管气象条件不利和驻扎困难,苏军航空兵仍可靠地掩护了陆军,使其免遭敌航空兵突击,消灭了敌人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摧毁了各种工事设施。在军队中进行了目的明确的党政工作,以保持军队的高昂士气。非常重视培养在防御中的坚定性和积极性,在战斗中善于使用军事技术装备和武器。从1941年6月底开始,在卡累利阿境内建立了地下党机关和游击队。至1942年一1943年初,此处共有15个游击队、6个独立战斗群,总计1,800人。其行动特点是,它们以未被侵占的国土作为根据地,只在配合卡累利阿方面军执行战斗任务时才去敌后。
由于苏联军人的英雄主义和勇敢精神,法西斯德国夺取苏联北部地区的计划遭到了破产,这决定了卡累利阿防御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的地位。苏联保住了北方舰队的主要基地波利亚尔内、不冻港摩尔曼斯克、基洛夫斯克铁路北段,沿该铁路可由摩尔曼斯克,经白海城向沃洛格达,再向南、东运送物资,并对卡累利阿方面军和北方舰队进行供应;在卡累利阿南部和卡累利阿地峡,苏军使芬军和法西斯德军未能会合及在列宁格勒周围构成第二个封锁圈。苏军以其作战行动在卡累利阿牵制了敌人20多个师,为尔后在苏德战场北段转入坚决进攻准备了条件(见维堡战役(1944)、斯维里河一彼得罗扎沃茨克战役(1944)、佩特萨莫一希尔克内斯战役(1944)。
北线战斗2
北极地区防御(见上图)
伟大卫国战争时期北方面军(1941年9月1日起改称卡累利阿方面军)、北方舰队和白海区舰队于1941年6月一1944年10月在科拉半岛,卡累利阿北部。.巴伦支海,白海和喀拉海实施的战斗行动。(见苏联伟大卫国战争(1941—1945)附图)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发动侵苏战争时,曾计划在北方实施陆军战役,以夺取有摩尔曼斯克不冻港和基洛夫斯克铁路的科拉半岛地域。在进犯苏联前夕,辖3个军的德军“挪威”集团军.(1942年1月15日起改称“拉普兰”集团军,1942年6月起改称山地第20集团军,司令为N.法尔肯霍斯特上将,1942年6月1日起为E·迪特尔上将,1944年6月28日起为伦杜利奇上将)、第5航空队一部(160架飞机,司令为H.一J.施通普夫上将)和少量海军已在挪威和芬兰北部展开。在其当面,B..A—弗罗洛夫中将(1941年8月23 日起为PH帕宁少将)指挥的第14集团军,在500公里正面上占领防御。该集团军在各主要方向展开,以掩护摩尔曼斯克(步兵第14、 52师)、斯列德尼半岛、雷巴奇半岛(第23筑垒地域)、坎达拉克沙(步兵第104师)、克斯坚加、洛希(步兵第122师)。北方舰队(8艘驱逐舰、7艘护卫舰、15艘潜艇、 116架飞机、若干海岸防御部队)与陆军共同保障北极地区免遭来自海上的入侵,保卫北方海上交通线。为了保卫巴伦支海东部海域和北方海路,白海区舰队于8月由白海海军基地展开。
1941年6月29日,法西斯德军转入进攻,以辖2个师和其他部队的“挪威”山地步兵军(1942年7月起改称山地步兵第19军)在摩尔曼斯克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其任务是攻占摩尔曼斯克。同时,德军第36军(2个步兵师)向坎达拉克沙展开进攻,企图夺取白海的这个城市和港口,从而割断科拉半岛同全国的联系;芬兰第3军(2个芬兰步兵师和1个德军步兵师)则在洛希方向进攻,以前出洛希地域,并切断基洛夫斯克铁路。在摩尔曼斯克方向进行了特别艰苦的战斗。步兵第14师第135团会同第23筑垒地域部队和海岸防御部队,在舰艇火力支援下,将敌阻于斯列德尼半岛地峡,不让敌人越过苏联1号界标进入苏联领土。该师第95团在季托夫卡河地区参加战斗,在敌优势兵力猛攻下于7月4日前退至大西利察河地区,此时步兵第52师和海军陆战队部队也从摩尔曼斯克地域进至该地。苏军在该地区阻住了敌军。7月7日和14日,登陆兵对敌翼侧实施突击,对最后打破德军的进攻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7月中前,苏军在坎达拉克沙方向和洛希方向也阻住了敌军,使其无法接近基洛夫斯克铁路。但是,在卡累利阿南部,敌在前出奥涅加湖和斯维里河后,切断了基洛夫斯克铁路。法西斯德军统帅部在9月前加强了“挪威”山地步兵军。一些驱逐舰、鱼雷艇、猎潜舰区舰队的基地转移到了挪威北部,潜艇数量有所增加。第5航空队也将基本兵力(约300架飞机)集中于摩尔曼斯克方向。9月8日,敌人重新对摩尔曼斯克发起进攻。在10天的战斗中,敌沿通往摩尔曼斯克的道路前进了16公里,在此再次被苏军挡住,被迫转入防御。此时,在摩尔曼斯克组建了“极地师”,后改称步兵第186师。9月23日、第14集团军以2个师(第14、第186师)实施反突击,将敌逐至大西利察河对岸。法西斯德军未能达到预定目的,遂于10月转入防御,第14集团军在摩尔曼斯克方向的战线一直稳定到1944年10月。坎达拉克沙方向和洛希方向的防御,从1944年春起由在卡累利阿方面军编成内经过改编的第19集团军担任。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未能夺取摩尔曼斯克和割断它同全国的交通联系,便力图使苏联北极地区与外界相隔绝。从1942年起,斗争的中心转到了海上,德国海、空军企图在此切断苏联的海上交通线[见北方舰队、同盟国开往苏联的护航运输队(194l一1945)、北极地区护航运输队“941—1944))。
为了打破敌人在北极地区准备的新进攻,第“集团军在北方舰队支援下,于1942年4月进行了局部进攻战役。苏军在摩尔曼斯克方向的冲击牵制了敌军兵力。4月28日,北方舰队派登陆兵(海军陆战队独立第12旅6,250人)在皮克舒耶夫角地域登陆,夺取了正面15公里、纵深12公里的登陆场。登陆兵完成任务后,遵照卡累利阿方面军司令员的决定,于5月12—13日隐蔽撤回,被送到小西利察湾东岸。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考虑到屏蔽科拉湾出入口的斯列德尼半岛和雷巴奇半岛对舰队的战斗行动具有很大意义,遂于1942年7月12日将防守两个半岛的任务赋予北方舰队。在其编成内组建了北方防御地域(司令为C.H.卡巴诺夫中将, 1943年9月17日起为E.丁.杜博夫采夫少将),统辖防守两个半岛的陆海军兵力。北方防御地域对防守科拉湾和摩尔曼斯克以及封锁佩特萨莫起了重要作用。
1942年3月14日,希特勒下令对北大西洋开往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的护航运输队展开激烈斗争。德军航空兵开始对摩尔曼斯克进行持续不断的大规模空袭。木房居多的城市深受火灾之害。截至1942年底,有3,000余摩尔曼斯克人住在地窖里。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给1942年1月建立的摩尔曼斯克师级国土防空地域和北方舰队对空防御加强了高射炮兵和歼击航空兵,可靠地掩护了科拉湾和摩尔曼斯克。该市劳动人民在战争年代里保障了港口的不停顿工作。1942—1945年,他们卸下约250条运输船的货物,对200多万吨货物进行了改编作业。1942年夏,根据州党委倡议在摩尔曼斯克组建了“苏维埃摩尔曼”游击队(队长为库罗耶多夫)和“北极地区布尔什维克”游击队(队长为A.C.斯米尔诺夫),两支游击队在敌后进行深远奔袭,破坏敌人的交通线和通信联络。参加护航运输队的摩尔曼斯克运输船员、奉命实施侦察的极地航空兵飞行员同北极地区法西斯德军进行了英勇斗争。北方舰队破坏敌人沿挪威北部海岸的海上运输的斗争,具有很大意义。卡累利阿方面军打破法西斯德国在北方的侵略计划后,与北方舰队协同于1944年10月转入坚决的进攻,将侵略者逐出了苏联北极地区(见佩特萨莫—希尔克内斯战役(1944))。苏军和北极地区劳动人民经过英勇防御,使敌未能隔绝苏联经北方港口同外界的联系和切断通往远东的北方海路,从而保障了国家北部陆海交通线的通畅。在伟大卫国战争年代,进口货物的四分之一是通过苏联北方港口运到国内的。
北极地区的斗争具有许多特点。它是在极北地区进行的,这里远离展开决定性战事的其他战略方向。在艰苦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严寒的气候条件下,各军种在防御和进攻中都进行了有效的协同,这是战斗胜利的基础。在引导护航运输队过程中,与盟国海军成功地进行了协同。为了表彰军队的功勋及居民的英雄主义和勇敢精神,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1944年12月5日命令,颁发了“保卫苏联北极地区”奖章,授予参战的30.7万余名军人和劳动人民。

北线战斗3
塔林防御1941
伟大卫国战争时期1941年8月5—28日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和红旗波罗的海舰队主要基地的英勇防御。 8月5日,法西斯德军第18集团军前出至塔林远接近地,8月7日又前出至塔林以东芬兰湾沿岸,并切断了该市陆上联系。此前,防守塔林的是经艰苦战斗后,退到该市的第8集团军步兵第10军、红旗波罗的海舰队海军陆战队、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工人团(总计2.7万人),由红旗波罗的海舰队的舰艇炮兵、海岸炮兵及其航空兵(飞机85架)支援。编入西北方向的北方面军的首长领导塔林防御。塔林原未准备对陆上敌人的防御。该市陆上防御从7月下半月起才开始建立。在该市近接近地构筑了3道防御地区,军队、舰队兵力和市民都参加了这些防御地区的构筑。 2.5万名塔林劳动者响应市党组织的号召,参加了防御作业。但是,防御工事的构筑未能完成。在防守塔林的苏军当面,敌人集中了4个步兵师(约6万人),加强有炮兵、坦克,并得到航空兵庞大兵力的支援。尽管敌人在兵力,特别是技术装备方面占很大优势,塔林保卫者仍在8月10日前阻止了敌人的推进。8月14日,塔林防御的领导由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司令为B.中.特里布茨海军中将,军事委员会委员为H.K.斯米尔诺夫)军事委员会负责主持。
希特勒军队调集新锐兵力后,于8月20日再度发起进攻,迫使该市保卫者退至主要防御地区,尔后退至市郊。该市近接近地的激烈战斗持续到8月27日。考虑到由于法西斯德军突向列宁格勒,而在西北方向出现的严重情况,必须集中全部兵力防守列宁格勒,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8月26日决定,将舰队和塔林守备部队转移到喀琅施塔得和列宁格勒。 8月27日法西斯德军突入塔林。该市保卫者进行了顽强的巷战。8月28日起,开始疏散。塔林守备部队全部有组织地撤离防御地区后上船。8月28日,市内最后的战斗结束。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在保障兵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于8月28—30日完成了从塔林向喀琅施塔得和列宁格勒的英勇航渡。参加航渡的有装载军队(20,500人)和物资的100余艘舰艇、 67艘运输船和辅助船只。尽管航渡特别困难,掌握制空权的敌人航空兵不间断地攻击,以及水雷情况复杂,舰队基本兵力仍冲到了喀琅施塔得和列宁格勒。
塔林防御(1941)对列宁格勒战略方向军事行动的总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在已展开的列宁格勒会战期间,敌军重兵集团被牵制于塔林地域。在塔林防御中,陆、海军密切协同,这一经验被广泛运用于其他海军基地的防御。

北线战斗4
蒙海峡群岛防御1941
伟大卫国战争期间苏军于1941年9月6日一10月22日实施的英勇的蒙海峡群岛防御。
放弃塔林(8月28日)后,蒙海峡群岛的守备部队陷入敌人深远后方。守备部队编成内有西方面军第8集团军独立第3旅和红旗波罗的海舰队海岸防御部队,共约2.4万人。此外,在该群岛驻泊有6艘鱼雷艇,17艘扫雷舰和若干小汽艇,在萨列马岛(厄塞尔岛)机场有12架歼击机。波罗的海海岸防御司令叶利谢耶夫主持防务。在当时条件下,甚至暂时守住蒙海峡群岛也具有重大战役意义:能牵制敌人进攻列宁格勒的一部分兵力;以群岛为基地舰队兵力能阻扰敌舰窜入里加湾和芬兰湾; 8月间,,苏军航空兵由群岛各机场起飞,轰炸了柏林及法西斯德国其他军事工业中心。
为夺占蒙海峡群岛,法西斯德军统帅部使用了步兵第6l、第217师、工程兵部队,炮兵和航空兵(5万余人)。有3艘巡洋舰和6艘雷击舰从海上支援军队上陆并在各岛行动。因上陆地点水浅,敌人被迫广泛使用渔船和纵帆船(共350艘)作为登陆上陆工具。由于靠近大陆海岸,敌人能够使用野战炮兵支援登陆兵。9月6日,奥斯穆斯岛苏军各海岸炮兵连挫败了敌登陆兵上陆企图。9月8日,敌在沃尔姆西岛上陆。经3天顽强战斗后,该岛被法西斯匪徒占领。 9月14日,开始在穆胡岛(蒙岛)上陆,该岛守备部队坚守了4昼夜。9月17日拂晓,敌强渡了水浅的韦凯海峡。萨列马岛战斗开始。苏军统帅部无力阻挡宽大正面进攻,遂将军队调到预先筑有防御地区、便于防守的瑟尔韦半岛(萨列马岛南端)。 9月22日起,这里展开了持续两周左右的顽强战斗。敌人海前进一米都付出了很大代价。苏军坚守着自己阵地,经受了空中密集突击和炮兵射击。几天内,他们进行了数10次反冲击,迫敌退回原出发地区。10月2日夜间,瑟尔韦半岛一小部分守备部队撤到希乌马岛。10月12日,敌在希乌马岛上陆,那里也开始了顽强战斗。敌军尽管占有数量优势,仍遭巨大损失:各岛进攻部队消耗颇大。该岛守备部队虽感弹药奇缺,仍对敌人进行了英勇抵抗。10月19—22日,根据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守备部队有一部分撤到汉科半岛。
蒙海峡群岛防御是伟大卫国战争中英雄的一页。蒙海峡群岛各岛守备部队完成了赋予他们的任务。苏军以蒙海峡的顽强防御,阻止了法西斯德国舰队在里加湾和芬兰湾的行动,并牵制了敌军重兵,以此削弱了其进攻列宁格勒的集团。在争夺蒙海峡战斗中,法西斯德军共损失2.6万余人,各种舰船20余艘,飞机41架。

北线战斗5
汉科半岛保卫战1941
芬兰西南部半岛。1941年红旗波罗的海舰队海军基地部队进行了一场英勇的保卫战。根据1940年和约,汉科半岛租让给苏联30年。在汉科半岛建立了海军基地,目的在于保卫芬兰湾湾口和加强列宁格勒远接近水路的防御。伟大卫国战争开始前,汉科海军基地编成内包括:独立步兵第8旅,1个边防总队,若干工程建筑部队、炮兵营及岸炮、高炮连(37—305毫米各种口径火炮95门),1个机群(20架飞机),1个水警区(7艘猎潜艇和16艘辅助船只)。守军总人数2.5万。海军基地司令是C.H.卡巴诺夫少将(1941年9月16日起为岸上勤务中将)。 法西斯德国进犯苏联前,芬兰统帅部为迅速夺取汉科半岛而组建了“汉科”突击群(约2个师),由海岸炮兵、野战炮兵及海空军等支援。战争一开始,海军基地即遭敌人空袭;6月26日起,还遭到炮击。
1941年7月1日,敌人(“汉科”突击群的3个步兵团,153门火炮)在海空军支援下企图以强攻占领海军基地,但汉科半岛守军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冲击。于是开始了对汉科半岛的长期围攻,炮轰(每昼夜2,000—6,000发炮弹和追击炮弹)和航空兵突击经常不断。苏联守军进行了积极的防御,派出登陆兵在附近岛屿登陆(7月5日一10月23日,夺取了敌人的19个岛屿)。塔林弃失(1941.8,28)后,汉科半岛守军的处境艰难。结冰季节的来临增添了新的困难。列宁格勒的局势不许可再加强汉科海军基地。因此,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决定撤回汉科半岛的守军。尽管撤退时困难重重(芬兰湾两岸掌握在敌人手中,敌人海、空军的轻兵力在这一带活动,还密密地布设了水雷障碍,等等),但撤退还是顺利完成了。10月26日一12月2日,有9今护航运输队驶离海军基地。2.2万余人携带着军械、技术装备、粮秣抵达列宁格勒。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汉科半岛苏联守军顽强地击退了敌人的多次冲击。飞行员在汉科半岛英勇作战,其中丸K.安东年科大尉、n·丸布里尼科中尉最先在波罗的海上空击落敌机,荣获了苏联英雄称号。E,M.格拉宁大尉、狙击手索库尔、飞行员别洛乌索夫、H.拜苏尔塔诺夫、r.凡措科拉耶夫、H.库兹涅佐夫等人在登陆作战中表现出色,赢得盛誉。汉科海军基地的英勇保卫战作为伟大卫国战争的光辉一页而载入史册。汉科半岛守军牵制了敌人近2个师的兵力,给予列宁格勒的防御部队以极重要的帮助。战后,根据与芬兰签订的和约(1947),苏联放弃了对汉科半岛的租借权

北线战斗6
列宁格勒会战-防御(194l)
伟大卫国战争中苏军为保卫列宁格勒并粉碎法西斯德军集团于1941年7月10日一1944年8月9日在西北战略方向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参加列宁格勒会战的有:北方面军、西北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卡累利阿方面军、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红旗波罗的海舰队、拉多加湖区舰队、奥涅加湖区舰队、远程航空兵兵团和国土防空军兵团。列宁格勒市、列宁格勒州劳动者和游击队积极参加了这次会战。(见第1008—1009页间彩色插页图)
法西斯德国军政头目考虑到政治、经济和战略意义等因素,将列宁格勒定为其侵略的首要目标之一。在“巴巴罗萨”计划中,攻占涅瓦河上这座城市被看作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法西斯匪徒认为,攻占列宁格勒,不仅可以实现其战略目的,而且可以实现其政治目的。他们妄想从地球上抹掉列宁格勒,杀光居民,从而消灭无产阶级革命的摇篮。“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为W·莱布元帅)辖第16、第18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群(共29个师,内6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在东普鲁士以及克莱佩达(梅梅尔)至戈乌达普正面展开,其任务是粉碎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苏军,并在“中央”集团军群一部兵力和从芬兰进攻的军队协同下夺取列宁格勒、喀琅施塔得。第1航空队共760架作战飞机,支援“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在芬兰东南部,两个芬兰集团军辖15个步兵师(内1个德国师)又3个旅,应在拉多加湖和奥涅加湖之间以及卡累利阿地峡转入进攻,与法西斯德军会合于斯维里河及列宁格勒地域。在芬兰集中的敌军的行动,由德军第5航空队(240架飞机)和芬兰空军(307架飞机)进行支援。
苏军的掩护军队在敌人优势兵力压击下被迫向腹地退却(见边境交战(1941)。法西斯德军于1941年7月10日从韦利卡亚河地区发动直取列宁格勒的进攻。此时与法西斯德军对峙的是:北方面军(司令为M。M.波波夫中将)辖第7、第23集团军(共8个师),西北方面军(司令为n n.索边尼科夫少将)辖第8、第11、第27集团军(31个师、另2个旅);有22个师的人员和技术兵器损失50形以上。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考虑到敌人可能突向列宁格勒,遂将芬兰湾至伊尔门湖之间的防御地带移交北方面军,调其一部兵力从南面参加防守该市。卢加河是列宁格勒南面的重要屏障,北方面军首长建立的卢加战役集群(6个步兵师、2个民兵师、2所列宁格勒军校、1个独立山地步兵旅)在K.n.皮亚德舍夫中将指挥下已于战斗开始前向卢加河开进。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进攻前对西北方面军占有优势:步兵多1.4倍、火炮多3倍、追击炮多4.8倍、坦克多0.2倍、飞机多8.8倍。
为便于对两个方面军进行指挥,国防委员会于1941年7月10日成立了西北方向总指挥部(总司令为苏联元帅K.E.伏罗希洛夫,军事委员会委员为联共(布)中央书记A.A.日丹诺夫),统辖北方面军、西北方面军、北方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同时还成立了西方向总指挥部、西南方向总指挥部)。
在列宁格勒会战中,各方面军、舰队和劳动者团结一致。在城市接近地开始构筑防御地区。居民也同军队一起参加构筑。7、8月间每天都有数十万劳动者参加防御作业。7月初,在900公里地带上(普斯科夫、卢加、诺夫哥罗德、旧鲁萨等市附近和卡累利阿地峡)进行工程构筑。列宁格勒周围建立了由数道环形地带组成的防御体系。在城市近接近地,在西南和南面构筑了克拉斯诺格瓦尔杰伊斯克筑垒地域、斯卢茨克—科尔皮诺筑垒地域;在北面加强了卡累利阿筑垒地域。沿彼得戈夫(彼得宫城)、普尔科沃一线,也构筑了有抵抗枢纽部的防御工事地带。此外还建立了列宁格勒市内防御体系。根据党的号召,筹建了总数约16万人的民兵组织。在各企业中,技术兵器、武器和弹药产量与日俱增。
列宁格勒远接近地和近接近地防御(1941年7月10日——9月底) 法西斯德军粉碎了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苏军的猛烈抵抗,7月10日在列宁格勒西南接近地和北接近地展开了进攻。几乎同时,敌人在卢加、诺夫哥罗德、旧鲁萨等方向,在爱沙尼亚,在彼得罗扎沃茨克、奥洛涅茨两方向实施了突击。7月底,法西斯德军付出了重大损失的代价,前出到纳尔瓦河、卢加河、姆沙加河一线,被迫在此转入防御并变更部署。在奥洛涅茨、彼得罗扎沃茨克、斯维里河等方向,苏联陆军在拉多加湖区舰队舰艇支援下于7—8月实施了顽强的防御战斗,至9月底前将敌人阻止于斯维里河地区。8月,在列宁格勒近接近地展开战斗。8月8日起,法西斯德军在克拉斯诺格瓦尔杰伊斯克方向转入了进攻。8月16日,苏军经艰苦战斗,放弃了金吉谢普,敌人于8月21日前前出到克拉斯诺格瓦尔杰伊斯克筑垒地域,企图从东南绕过该筑垒地域,冲入列宁格勒,但此企图被打破。8月22日起,在奥拉宁包姆方向开始了激烈的战斗;敌人在此被阻于科波里耶东北。在卢加方向,卢加战役集群的军人英勇作战,击退了法西斯德军的各次冲击。在诺夫哥罗德-多沃方向,德军第16集团军于8月16日夺取了诺夫哥罗德西部。争夺诺夫哥罗德东部的战斗一直延续到8月19日。敌人东进企图全被打破。随后,苏军退守小沃尔霍韦茨河对岸。在这些战斗中,H·凡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上校指挥的坦克第28师官兵表现特别顽强。西北方面军在旧鲁萨地域实施的反突击,牵制了敌人庞大兵力,迫敌改变了突击方向,赢得了加强列宁格勒防御的时间,因而在这一战斗行动时节起了重要作用。8月20日,苏军放弃了丘多沃。在卡累利阿地峡,苏军自7月31日起实施了防御战斗,于9月1日前退至凯克斯霍尔姆维堡以东30—40公里一线。于是列宁格勒面临被合围的现实威胁。8月23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将北方面军分编为卡累利阿方面军(司令为B.A.弗罗洛夫中将)、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为M,M.波波夫中将,9月5日起为苏联元帅K.E.伏罗希洛夫,9月12日起为r.K,朱可夫大将,10月10日起为H.H.费久宁斯基少将,10月26日起为M.C.霍津中将),8月29日,国防委员会撤销了西北方向总指挥部,而将卡累利阿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直接隶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
8月底,敌人变更部署后沿莫斯科—列宁格勒公路再度发起进攻,8月25日夺取了柳班,8月29日占领了托斯诺,8月30日前出涅瓦河,切断了沟通列宁格勒与各地联系的所有铁路。8月30日起,在克拉斯诺格瓦尔杰伊斯克地域展开了最激烈的战斗,敌人在此遭受重大损失,并被阻止住。但是,法西斯德军冲过姆加车站并于9月8日攻占了施吕瑟尔堡(彼-得要塞)之后,割断了列宁格勒的陆上联系。从此开始了对该市的封锁。现在只能经由拉多加;湖和空中保持同该市的交通联系。希特勒大本营9月21日《关于封锁列宁格勒》的报告提纲中指出;“……(2)首先我们要对列宁格勒进行封锁(严密封锁),如有可能,即以炮兵和航空兵破坏该城……(4)可让‘要塞守军’残部留该处过冬。春天我们将打入市内……凡是还活着’的统统赶到俄国腹地或将其俘虏,要把列宁格·勒夷为平地,并把涅瓦河以北地区割让芬兰”。希特勒统帅部在实施其骇人听闻的计划时,对该市进行了野蛮的轰炸和炮击(列宁格勒会战。期间,共向该市发射了15万发炮弹,投掷了102,520枚航空燃烧弹和4,653枚航空爆破炸·弹)。它想完全切断列宁格勒与各地联系,并用饥饿困死该城。
9月9日,法西斯德军又向列宁格勒发起。新的进攻。主要突击由克拉斯诺格瓦尔杰伊斯克以西地域实施。进攻前,敌人对该市进行了猛烈的炮击和空中轰炸。情况异常紧急。敌人.已突至城市近接近地。因此,列宁格勒方面军.首长制定了加强列宁格勒防御的新计划。有些,兵团从卡累利阿地峡调到了最受威胁的地段,各预备部队得到了民兵支队的补充,大批海军.军人离舰上陆,城市防空的一部分高射炮用于打坦克。苏军对敌人的抵抗增强了。至9月底,列宁格勒西南接近地和南接近地的战线趋于稳定。敌人从行进间一举夺取列宁格勒的计划遭。到破产,敌人抽调“北方”集团军群基本兵力进,攻莫斯科的企图亦随之失败。蒙海峡群岛、汉科半岛、塔林海军基地、奥拉宁包姆登陆场、喀琅施塔得的英勇防御,对从海上保卫列宁格勒起了重要作用。

1941年10月一1943年1月12日苏军战斗行动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未能实现其从南面夺取列宁格勒的计划,遂于10月月中决定向季赫温实施突击,前出斯维里河,在此与芬军会合,完全封锁列宁格勒。11月8日,敌军夺取了季赫温,切断了最后一条铁路,这条铁路是将物资运至拉多加湖,再由水路运至被围城市的必经之路(见“季赫温防御战役1941)。但是敌军未能突至斯维里河。11月月中,苏军转入了反攻;11月20日,攻占了小维舍拉,12月9日又攻占了季赫温,并将敌人赶过沃尔霍夫河(见“季赫温进攻战役1941)。


北线战斗7
季赫温防御战役(1941)
1941伟大卫国战争中独立第4、第52集团军在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拉多加湖区舰队配合下,于1941年10月16日一11月18日实施的战役;是列宁格勒会战(1941—1944)的一部分。
希特勒统帅部为加速夺取列宁格勒和抽调兵力用于主要方向即莫斯科方向,决定开始向季赫温进攻,以便从东面深远迂回列宁格勒,在斯维里河与芬军会合,完全封锁列宁格勒。“北方”集团军群第16集团军所属摩托化第39军、第l军(2个坦克师、2个摩托化师、4个步兵师)奉命实施进攻。该集团应向格鲁济诺、布多戈希、季赫温、洛杰伊诺耶波列方向实施主要突击,而向小维舍拉、博洛戈耶实施辅助突击。
10月月中,苏军正面为拉多加湖至伊尔门湖之间,沿利普卡、沃罗诺沃、基里希,以至沃尔霍夫河东岸一线。防守这一200公里地区的,是列宁格勒方面军所属第54集团军(司令为M.C.霍津中将),隶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第4集团军(司令为B.巾.雅科夫列夫中将,1941年11月9日起为K.A.梅列茨科夫大将)和第52集团军(司令为H.K.克雷科夫中将),西北方面军所属诺夫哥罗德集团军级集群;全部兵力70彩都集中于第54集团军地带,该集团军准备发动进攻战役,以突破对列宁格勒的封锁(见锡尼亚维诺战役(1941-1942))。敌在130公里正面上对第4、52集团军实施主要突击,在这两个集团军的防御地带内共有5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防御。此处法西斯德军的人员比苏军多0.5倍,坦克和炮兵多1倍以上。由于兵力不足,使苏军未能构成必要的防御纵深。没有战役预备队。指挥员和政治机关向全体军人讲明列宁格勒面临的危险,采取了一切可能措施来完善防御,巩固军人的政治精神状态,提高他们在防御中的积极性和坚定性。
10月16日,法西斯德军转入进攻,至10月20日前,突破了第4、第52集团军接合部的防御,并以主力向布多戈希、季赫温发展进攻,而以一部兵力分别向北方向基里希和向东南方向小维舍拉发展进攻。10月22日法西斯德军夺取大维舍拉,10月23日夺取布多戈希,造成敌人突向季赫温的威胁。为从西北保障季赫温集团的翼侧,扩大突破口和把苏军从季赫温方向引开,敌人于10月23日再度向北面沃尔霍夫方向发起进攻。为阻止敌人,苏军统帅;部从列宁格勒方面军向季赫温方向调去4个师(其中2个师空运),并停止了业已开始的锡尼亚维诺战役。拉多加湖区舰队在风暴条件下把参加防守季赫温和沃尔霍夫水力发电站的2个步兵师和1个独立海军陆战旅,从湖西岸渡送到东岸。由大本营预备队开来3个师,’由西北方面军预备队开来1个师,由独立第7集团军开来近2个旅。同时,大本营要求继续在锡尼亚维诺方向积极行动,以牵制该处敌人兵力。由于采取了措施,第4、第52集团军于10月27日分别在季赫温西南40公里和小维舍拉以东阻止了敌人进攻。
11月1日,第4集团军向布多戈希、格鲁济诺总方向实施反突击,任务是恢复沃尔霍夫河地区防御。该集团军未能完成这一任务。敌人击退反突击和加强其突击集团后,于11月5日再度向季赫温方向发起进攻,11月8日夺取了季赫温。敌人切断了向拉多加湖运送物资以便对列宁格勒进行补给的唯一铁路干线。然而,这已是敌人最后一次得逞。第52集团军和第4集团军分别在小维舍拉附近和季赫温附近实施反突击,至11月捣日前彻底阻止住了法西斯德军向季赫温方向的推进。还在11月10—12日,苏军对敌军季赫温集团南翼的反突击就已发展成为反攻。但是在沃尔霍夫方向,敌人进攻沃尔霍夫市和沃伊博卡洛站,一直持续到12月初苏军反攻几乎在全线展开的时候。11月26日,第54集团军实施反突击,将敌人阻止于沃尔霍夫接近地。但在一天以前,法西斯德军已向沃伊博卡洛站方向发起进攻, 目的是取捷径前出拉多加湖。 至12月3日前,此处战线也稳定下来。
季赫温防御战役结果,苏军打破了法西斯德军统帅部在斯维里河与芬军会合,完全封锁列宁格勒,并用“北方”集团军群兵力实施进攻以便从北面迂回莫斯科的企图。敌人经由沃伊博卡洛突向拉多加湖的企图亦未得逞。
在防御战役过程中,苏军疲惫了在近350公里正面上摆开的敌军突击集团。该集团翼侧未得到保障。这就为转入反攻和粉碎敌人创造了有利条件。尽管莫斯科附近局势紧张,兵力兵器不足,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仍在季赫温方向和沃尔霍夫方向组织了防御。苏军防御的特点是,在实施多次反突击和反冲击时,在受威胁的方向广泛机动兵力兵器时,表现了高度积极性。

中线战斗
斯摩棱斯克交战1941
伟大卫国战争中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中央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于1941年7月10日一9月10日在西方向实施的防御和进攻行动。 (见第864—865页间彩色插页图)
鉴于边境交战(194”进展不利,苏军统帅部从6月底起,开始将战略第二梯队沿西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中游从克拉斯拉瓦到洛耶夫展开,任务是固守这一地区,不让敌人突向莫斯科。除现有方面军所属军队外,由大本营预备队开来的第22、第19、第20、第16、第21集团军也编入了西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C.K.铁木辛哥)。但是,其中只有24个师占领了阵地。而且在交战开始前,他们未来得及建立稳定的纵深防御。预备第24、第28集团军(19个师)在纵深内主要地区以东210—240公里,从涅利多沃到布良斯克的正面上展开。7月8日,法西斯德军统帅部给“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F.博克元帅)规定了任务:合围防守西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地区的苏军,攻占奥尔沙、斯摩棱斯克、维捷布斯克地域,为自己开辟一条通往莫斯科的捷径。
7月10日前,只有“中央”集团军群的快速军队——坦克第2、第3集群各师和第9,第2集团军各先遣兵团——进抵第聂伯河和西德维纳河。这两个集团军的基本兵力(30余个师)被白俄罗斯境内进行的战斗所迟滞,落后于快速军队120—150公里。但是在向斯摩棱斯克方向的进攻开始前,敌人的人员、炮兵和飞机比西方面军多1倍,坦克多3倍。根据战斗行动的性质和所遂行任务的内容,斯摩棱斯克交战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7月10—20日,法西斯德军在西方面军右翼和中央突破防御。敌人快速兵团推进约200公里,合围了莫吉廖夫,并夺取了奥尔沙、斯摩棱斯克、叶利尼亚、克里切夫。苏军第19、第16、第20集团军在斯摩棱斯克地域陷入战役合围。第13集团军一部兵力突过了索日河,其余兵力击退法西斯德军的多次坦克冲击后,守住了莫吉廖夫。在这几天,第21集团军在西方面军左翼向博布鲁伊斯克方向实施进攻,解放了罗加乔夫市和日洛宾市,并将德军第2集团军主力长时间牵制于第聂伯河和别列津纳河之间地带。
第二阶段, 7月21日一8月7日,苏军统帅部企图使用后备方面军在西方向组织反攻。为此目的建立的第29、第30、第28、第24集团军的4个集团军级战役集群和K‘K.罗科索夫斯基将军指挥的集团军级战役集群(均转隶西方面军),从别雷、亚尔采沃、罗斯拉夫利地域向斯摩棱斯克实施向心突击,任务是与第16、第20集团军协同,粉碎斯摩棱斯克以北及其以南的敌军集团。骑兵集群(3个骑兵师)在第21集团军地带内对敌人后方进行了奇袭。在战斗行动过程中,形成了两个主要斗争基点:一个在斯摩棱斯克、叶利尼亚地域,另一个在索日河以及第聂伯河和别列津纳河之间地带。有鉴于此,由西方面军左翼各集团军(第13、第21集团军)和由预备队开来的第3集团军于7月24日组建了中央方面军(司令为中.H.库兹涅佐夫上将)。苏军虽然在反攻过程中未能粉碎敌军斯摩棱斯克集团和取得显著战果,但却打破了“中央”集团军群对莫斯科的进攻,支援第20、第16集团军突破了合围圈,并将主力撤过第聂伯河。 7月30日,法西斯德军被迫在西方向转入防御。希特勒头目们决定消除苏军对“中央”集团军群两翼造成的威胁之后,再进攻莫斯科。
第三阶段, 8月8—21日,战斗行动的中心向南转移。 8月8日,敌野战第2集团军和坦克第2集群将正面转而向南,对中央方面军转入进攻。苏军被迫向东南和南方向退却。 8月16日,为掩护布良斯克方向,在预备队方面军(司令为厂K.朱可夫大将;7月30日组建其左翼各集团军向前调到第一梯队)和中央方面军之间建立了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为A.H.叶廖缅科中将),其编成内有第13、第50集团军,从8月25日起又增加第3、第2l集团军(中央方面军撤销)。至8月21日前,敌野战第2集团军和坦克第2集群推进120—140公里,进抵戈梅利,斯塔罗杜布一线,并深深楔入布良斯克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之间,对苏军西南方面军翼侧和后方造成了威胁。 8月16日,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第24、第43集团军(第24集团军从7月30日起在该方面军编成内)发起进攻,以粉碎敌军杜霍夫希纳集团和叶利尼亚集团。进攻虽未得到发展,但敌人在叶利尼亚附近的战斗中遭重创。 · -·
第四阶段, 8月22日一9月10日。在此阶段,苏军统帅部决定以积极的行动挫败“中央”集团军群,打破其向南方向对西南方面军后方的进攻。然而,布良斯克方面军以对翼侧突击来阻止敌人推进的企图未能奏效。在布良斯克方面军地带内,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为同一目的进行了一次有460架飞机参加的空中战役。苏军航空兵重创坦克第2集群,但亦未能打破敌人向南的进攻。与此同时,在西方面军右翼,敌人对第22集团军实施了有力的坦克突击,突破了该集团军防御,并于8月29日夺取了托罗佩茨。第22集团军及在其以南防御的第29集团军,被迫退向西德维纳河东岸。9月1日,西方面军第30、第19、第16和第20集团军在斯摩棱斯克附近重新转入进攻。但进攻未得到发展。预备队方面军第24集团军在叶利尼亚地域继续实施进攻行动。这些行动以粉碎敌军叶利尼亚集团而告结束[见叶利尼亚战役(1941)。
9月10日,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根据大本营命令转入防御。斯摩校斯克交战是在近650公里的正面和近250公里的纵深展开的,其主要战果是打破了希特勒统帅部不停顿地向莫斯科推进的盘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德军第一次被迫停止在主要方向上的进攻,而转入防御。至7月23日前,“中央”集团军群的坦克兵团和摩托化兵团损失人员近50%,步兵兵团损失人员近20%。这就迫使法西斯德军统帅部于1941年?月就使用了将近一半的战略预备队(24个师中的10个半师),以加强“中央”集团军群。斯摩棱斯克交战结果,苏军统帅部为准备莫斯科防御和尔后在莫斯科会战(1941—1942)中粉碎敌人赢得了时间。在斯摩棱斯克交战中,苏军表现了非凡的勇敢精神、英雄主义和军人技能。战功卓著酌兵团被授予苏联武装力量中首次颁布的近卫军称号(见苏联近卫军)。靠近前线各州党组织给了苏军以巨大支援,向前线派去了自己大部分╳员:斯摩棱斯克州党组织派去18,000名,加里宁州派去19,000余名,奥廖尔州派去23,000名。约有30万斯摩棱斯克州劳动人民参加了西方面军地带防御作业。


中线战斗2
叶利尼亚战役1941
伟大卫国战争中预备队方面军第24集团军在斯摩棱斯克交战1941过程中为消除叶利尼亚突出部,于1941年8月30日一9月8日实施的进攻战役。
由于德军坦克第2集群在斯摩棱斯克以南突破并于7月19日夺取了叶利尼亚,敌人建立了一个重要的、坚固筑垒的基地,并计划从该基地重新向莫斯科进攻。.第24集团军(司令为K.H.拉库京少将)受领任务,对叶利尼亚突出部的根部实施相向突击以围歼敌军叶利尼亚集团,尔后继续向西进攻。8月,该集团军数次转入进攻,均未完成所受领的任务。然而敌人遭到惨重损失。从8月22—29日,第24集团军变更了兵力部署,并进行了新的战役准备。该集团军加强了3个师;共有10个师参加叶利尼亚战役。它仅在炮兵上对敌占优势(多0.6倍)。8月30日,集团军转入进攻,突破了敌人防御。集团军南、北两个突击集团击退强大的反冲击后,至9月4日前深远包围了防守突出部的法西斯德军。敌人在被合围的威胁下开始从叶利尼亚地域退却。9月5日,在中央进攻的步兵第19师突入叶利尼亚,会同友邻各兵团于9月6日凌晨解放该市。集团军追击敌人,向西前进25公里, 9月8日进抵法西斯德军沿乌斯特罗姆河、斯特里亚纳河预先构筑的防御地区,在此遇到了有组织的抵抗。只是因为坦克和飞机不足,才未能合围并全歼敌军叶利尼亚集团。
在叶利尼亚战役过程中,第24集团军重创敌人2个坦克师、1个摩托化师、 7个步兵师,消除了叶利尼亚突出部。西方面军第16、第20集团军在斯摩棱斯克方向和预备队方面军第43集团军在罗斯拉夫利方向的进攻行动,有利于第24集团军取得胜利。叶利尼亚战役是伟大卫国战争中苏军最初几次进攻战役之一,苏军在这次战役中突破了敌军的坚固防御,击溃了敌军集团,解放了大片国土。党政工作对战役的顺利实施起了巨大作用。这项工作是针对军队在敌人占有兵力兵器总优势的条件下由防御转为进攻的情况下进行的。采取两面包围来合围敌人是这次战役的一个特点。参加战役的军队表现了非凡的勇敢。第24集团军步兵第100、第127师由于全体人员在防御中坚韧不拔,在进攻中坚决果敢,并表现了高度纪律性和集体英雄主义,最先荣获“近卫军”称号(分别被命名为近卫步兵第1、第2师)。


南线战斗
敖德萨防御(1941)
伟大卫国战争中独立滨海集团军和黑海舰队一部在全市居民积极支援下,于1941年8月5日一10月16日实施的敖德萨英勇防御。(见第864—865页间彩色插图)
由于右岸乌克兰和摩尔达维亚境内情况不利,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8月5日命令将南方面军撤至奇吉林、沃兹涅先斯克、德涅斯特湾一线,而尽一切可能坚守敖德萨。独立滨海集团军(司令员为厂n.索夫罗诺夫中将,10月5日起为H.E.彼得罗夫少将)和黑海舰队负责防守该市。滨海集团军辖2个步兵师、1个黑海海军军人支队开赴前进阵地。1941年。敖德萨骑兵师,其当面之敌为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的5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和1个摩托化旅。敖德萨党组织动员了自己的全部力量保卫城市。10万余人响应它的号召参加了防御作业。短时间内构筑了3道防御地区:前进防御地区距城市20—25公里, 主要防御地区距城市10—14公里,掩护地区距城市6—10公里;敖德萨的街道筑起了大约250个街垒。城市四周遍布防御工事,总长250余公里。舰艇队(“共产国际”号巡洋舰1艘、驱逐舰2艘、炮艇4艘、扫雷舰6艘、鱼雷艇和巡逻艇若干艘、布雷舰2艘)和海岸炮兵对城市实施海上掩护,对军队实施火力支援。敌人企图从行进间一举夺取城市。8月8日,敌进抵德涅斯特湾、哈吉别伊斯基湖北端、季利古尔湖。同日,敖德萨宣布戒严。市内组建了步兵第421师、2个海军陆战团和若干海军军人支队,总数达8,000人。敖德萨90形的╳员加入了城市保卫者行列。8月10日以前,滨海集团军一直在敖德萨远接近地阻击敌军,随后退至前进防御地区。罗第4集团军兵力至8月10日前已达12个师另7个旅。敌军占5倍于苏军的兵力优势,在全线发起了冲击。8月13日,敌在季利古尔湖以东进抵滨海地带,从陆上完全封锁了敖德萨。但敌未能取得更大进展。8月15日以后,敌军由全线进攻转为以集中于两翼的兵力从东北和西北实施突击。但是,这一攻占敖德萨的企图,也为苏军和市民的坚固防御所打破。
南方面军退到第聂伯河以后,敖德萨便远陷敌人后方。8月19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组建了敖德萨防御地域,将其划归黑海舰队(司令员为巾.C.奥克佳布里斯基海军中将)指挥。敖德萨防御地域辖滨海集团军、敖德萨海军基地和配属该基地的舰艇。敖德萨海军基地司令员广B.茹科夫海军少将被任命为敖德萨防御地域司令员, 厂n.索夫罗诺夫中将被任命为陆上防务副司令员。旅级政治委员H.H。阿扎罗夫、师级政治委员巾.H.沃罗宁、敖德萨州党委第一书记A.厂科雷巴诺夫先后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敖德萨防御地域由3个分区(南、西、东分区)组成,共辖4个师和一些独立部队。
此前,罗第4集团军又得到5个步兵师的加强,共有17个师另7个旅。8月20日,敌重新对该市发起强攻。敖德萨防御地域军事委员会在号召书中号召城市保卫者无论如何要守住敖德萨和黑海沿岸。全体官兵响应这一号召,誓同敌人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苏军顽强抗击敌人的疯狂冲击达一个月之久,表现了空前的英雄主义和奋不顾身精神。敌被阻于主要防御地区。舰艇炮兵及滨海集团军和黑海舰队的航空兵部队积极参加了对陆军的火力支援。敌人在东防御分区发动了特别强大的猛攻。它在前出至库亚利尼克湖和敖德萨东北海岸之间地峡后,开始对该市及靠近海岸行驶的舰艇实施不断的射击。尽管如此,几久弗拉基米尔斯基海军少将的分舰队舰艇仍然在9月19日将步兵第157师和一些加强部队由新罗西斯克运到了敖德萨。
9月22日,对东进的罗军集团实施了组织良好的联合突击:战斗舰艇输送1个海军陆战团在格里戈里耶夫卡地域登陆;同时空降兵在敌人后方实施了伞降;2个步兵师部队在丰坦卡、希尔登多夫地段与登陆兵和空降兵对进。结果,罗军2个师被击溃。敌人被打退5—8公里,无法再对城市和港口进行炮击。敖德萨市民英勇地经受了被围困的重负和危险,经受了航空兵的不断空袭和炮击,以及缺水和缺粮的困难。工厂一天也未停工。
敖德萨保卫者充满坚持斗争的决心。但是,南方面军的处境到9月底前急剧恶化了。出现了法西斯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突向顿巴斯和克里木的危险。9月30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决定使用敖德萨防御地域军队加强克里木防御。10月1—16日,黑海舰队实施了将敖德萨防御地域军队撤至克里木半岛的战役。动用运输船和战斗舰艇输送了全部军队(约8.6万人)、1.5万居民、19辆坦克和装甲汽车、约500门火炮、1,000余辆汽车、3,500余匹马、163辆拖拉机以及约2.5万吨各种物资,基本上未受损失。游击队员掩护敖德萨防御地域最后一批分队退却和登上海上运输船。直到16日傍晚,敌先遣部队才闯进敖德萨。
历时73天的敖德萨防御,是苏军坚定性和英雄主义、军民团结的光辉典范。保卫敖德萨的苏联军人同州、市党组织领导下的全市劳动人民并肩战斗。城市保卫者在敖德萨城下牵制罗第4集团军达两个多月之久,给它造成了重大损失。敌官兵16万余人被歼,飞机约200架、坦克近100辆被击毁。
敖德萨防御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积极性。这次战役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城市接近地构筑了纵深梯次配置的工事配系,陆军与黑海舰队兵力进行了组织良好的协同动作。从海上向其他方向撤军的战役是富有教益的。
积极的党政工作在英勇的敖德萨防御中起了重要作用,保证了军队在防御中的坚定性和顽强性。

南线战斗2
基辅会战(1941)
伟大卫国战争中西南方面军在布良斯克方面军、南方面军右翼配合下,为击退法西斯德军在基辅方向的进攻,于1941年7月7日一9月26日实施的防御战役。在边境地区一系列战斗[见边境交战(1941)和杜布诺—卢茨克—罗夫诺坦克交战(1941)后,西南方面军(第5、第6、第26、第12集团军,司令为M.n.基尔波诺斯上将)遵照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号令,于6月30日开始从西乌克兰退却。方面军的任务是在7月9日前以野战军队占领构筑于旧国界的科罗斯坚、沃伦斯基新城、舍佩托夫卡、旧康斯坦丁诺夫、普罗斯库罗夫等筑垒地域,并在这一线组织坚固防御。预定在基辅方向行动的法西斯德军“南”集团军群(坦克第1集群,第6、第17集团军;司令为G·龙德施泰特元帅)基本兵力的目的,是突破苏军在旧筑垒地域一线的正面,前出至基辅地域,夺取第聂伯河的登陆场。然后突击集团转向东南进攻,以阻止西南方面军主力向第聂伯河对岸退却,并从后方实施突击将其消灭。西南方面军有44个业已在战斗中严重削弱的师与法西斯德军40个师(内有10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对峙。敌军步兵、火炮和追击炮比苏军多1倍多,飞机多50形。在主要突击方向,法西斯德军在该方面军完成退却和在筑垒地域一线展开前即已到达。早在7月7日,敌军以坦克兵团为第一梯队,突破了苏军在新米罗波尔以北的防御,傍晚夺占了别尔季切夫。次日。又在沃伦斯基新城以南实施突破;7月9日,夺占了日托米尔。7月11日,坦克第1集群先遣部队在两昼夜内前进110公里,进抵基辅以西15—20公里的伊尔片河。在此,坦克和摩托化步兵被苏军阻于基辅筑垒地域的外层围郭。敌人从行进间夺取基辅的企图被打破。
敌军深远的正面突击和随后的翼侧突击,把方面军割裂成几个孤立集团。基辅西北该方面军右翼的第5集团军,在科罗斯坚筑垒地域阵地战斗约一个半月,以其行动牵制敌人共约10个师。该集团军对直接进攻基辅的敌军集团翼侧实施的反突击,大大改善了守城苏军的处境。遵照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指示,集团军在8月下旬退守基辅以北新的防御地区。第6、第12集团军在基辅西南、方面军左翼进行苦战。8月3日,敌军以两翼突击在乌曼地场合围了该集团C见乌曼战役(194”)。战斗行动在这里延续到8月13日。这些行动的失利,使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第6,第12集团军自7月25日起改隶南方面军,成为其右翼)接合部的情况极端复杂化。在中央防守的是第37、第26集团军(前者以基辅筑垒地域为基础组建,后者基本上由在基辅以南行动的各预备兵团组建)。7月19—29日,第26集团军企图进行一个战役来破坏坦克第1集群的包围机动,但仅阻住该集群数天,随后在敌突击下亦被迫退却。第37集团军在8月上半月成功地击退了敌军重兵集团为攻占乌克兰首都而从西南实施的强大突击。法西斯德军突至基辅近郊茹利亚内、梅舍洛夫卡。但是,苏军实施的反突击使沿筑垒地域外层围郭的战线在8月15日前几乎完全恢复。基辅市民及附近居民积极参加保卫城市。根据乌克兰╳(布)中央委员会、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人民委员会的决定,成立了城防司令部。短期内,有20万基辅人志愿参加了苏军。基辅市、州党组织向苏军派去了3万多名╳员。民兵战土(约3.5万人)在各战斗地区与正规部队和兵团的军人并肩奋战。
苏军的顽强抵抗和多次反突击,使“南”集团军群左翼的进攻受到长时间的迟滞,迫使法西斯德军统帅部从莫斯科方向调“中央”集团军群的一大部分兵力(野战第2集团军和坦克第2集群)来对付西南方面军,并从北、南两面沿第聂伯河东岸对方面军进行深远迂回。8月8日,坦克第2集群和第2集团军开始向斯塔罗杜布、科诺托普方向和戈梅利、切尔尼戈夫方向发展进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识破了敌人企图,于8月19日命令将西南方面军各集团军撤至第聂伯河对岸,沿东岸组织防御。在西岸,苏军仅应坚守基辅地域的阵地。为了掩护方面军右翼,由其他地段撤下来的兵团重新组建的第40集团军,在科诺托普以北沿杰斯纳河展开。大本营责成布良斯克方面军防止敌从北面突向西南方面军后方。但该方面军未能完成所受领的任务和阻止敌军的翼侧运动。9月初,敌军进抵杰斯纳河,并在绍斯特卡、科罗普、维布利等地域进行了强渡。9月10日,坦克第2集群先遣部队在西南方面军后方夺取了罗姆内市。
在西南方面军南翼,法西斯德军于9月1日强渡了第聂伯河,并在克列缅丘格地域夺取了一个登陆场。在此地行动的第38集团军(由大本营预备队转隶该方面军)未能清除这个登陆场。9月12日,坦克第1集群从该登陆场向卢布内总方向发起进攻。9月15日,相对推进的坦克第2、第1集群在洛赫维察地域会合。于是,西南方面军4个集团军, 即第21(9月6日由布良斯克方面军转隶西南方面军)、第5、第37、第26集团军,陷入了合围。9月19日,遵照大本营的命令放弃了基辅。西南方面军在被合围中继续战斗。为其解围的尝试由于兵力不足而无结果。仅部分军队得以分成小群向东突围。9月20日,方面军司令M.n.基尔波诺斯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M.A.布尔米斯坚科和参谋长B.H.图皮科夫少将在突围战斗中阵亡。9月27日,由苏联元帅C.K.铁木辛哥接替指挥的西南方面军(第40、第21、第38、第6集团军),受领了在别洛波利耶、希沙基、克拉斯诺格勒一线组织坚固防御的任务。
基辅战役(1941)是伟大卫国战争中最大的防御战役之一。它持续了两个半月以上,在正面300余公里、纵深约600公里的大片领土上进行。在极其艰苦条件下行动的西南方面军,终于被迫退却。但是,方面军持久而顽强的斗争,对打破敌人的“闪击战”计划起了重要作用。法西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庞大兵力用于突击西南方面军翼侧,使敌人在主要方向即莫斯科方向的进攻受到了迟滞。这样,苏军统帅部就能在莫斯科方向集中庞大的战略预备队,从而对胜利完成莫斯科会战具有决定性意义。
方面军和各集团军的军事委员会领导的积极的党政工作,使苏军在基辅战役中的防御稳定性和顽强性得到增强。对全体人员的教育工作在任何情况下都未间断。政治机关、╳员、共青团员的活动及其对指挥员的帮助,使军队在最困难的考验中保持了高昂的士气。1961年7月21日,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命令颁发了“基辅保卫战”奖章,授予1941年基辅防御的数万名参加者。


南线战斗3
乌曼战役1941
伟大卫国战争中西南方面军左翼和南方面军右翼为抗击法西斯德军在乌曼方向的进攻,于1941年7月16日一8月7日实施的防御战役。
1941年7月月中,西南方面军(司令为M.n.基尔波诺斯上将)第6、第12集团军和南方面军(司令为H.B.秋列涅夫大将)第18集团军,总计18个步兵师(许多g币不足编制人员的三分之一)和2个机械化军(机械化第4、第15军,各有坦克20—30辆)一部。在乌曼方向设防。由于敌坦克第1集群和野战第6集团军在基辅方向日托米尔地域实施突破的结果(见边境交战1941),第6、第12、第18集团军被从北面深远包围。“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G.龙德施泰特元帅)基本兵力共38个师,内5个坦克师和5个摩托化师)在乌曼方向进攻。敌军第4航空队(飞机700架)对陆军进行支援。与此同时,第6、第12集团军在整个战役期间几乎没有航空火力支援。
尽管苏军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韧不拔,奋勇作战,敌人还是突破了西南方面军左翼和南方面军右翼的防御,并深深楔入其配置。造成了合围苏军的现实威胁。在此情况下,第6、第12、第18集团军按照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命令且战且退到新地区。至8月7日日终前,第18集团军退到沃兹涅先斯克以南、马里诺夫卡、大弗拉季耶夫卡一线转入防御。第6、第12集团军不得不在被合围条件下作战。其零星小股部队,一直战斗到8月13日,向东突围。

南线战斗4
顿巴斯战役1941
伟大卫国战争中南方面军在西南方面军左翼配合下于1941年9月29日一11月4日实施的防御战役。
1941年9月底前,掩护顿巴斯接近地的是西南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C.K.铁木辛哥)所属第6集团军,南方面军(司令为旦.H.里亚贝舍夫中将,10月5日起为凡丁.切列维琴科上将)所属第12、第18、第9集团军,共计24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3个坦克旅。在此方向进攻的法西斯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G.龙德施泰特元帅)辖野战第17集团军、坦克第1集群、野战第11集团军一部、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主力,计有18个步兵师、3个坦克师、10个旅。敌人有生力量和航空兵比苏军多1倍,火炮和追击炮多2倍。法西斯德军统帅部的企图是,以坦克第1集群由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以北地域,以德军第11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主力由塔夫里亚以北地域,分别向奥西片科(别尔江斯克)总方向实施向心突击,在梅利托波尔东北围歼南方面军。尔后,坦克第1集群应向罗斯托夫进攻,从南面迂回顿巴斯。第17集团军的任务,是从西北面,即由克拉斯诺格勒地域沿北顿涅茨河右岸进攻顿巴斯。第11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各一部预定攻占克里木半岛。为了达成既定目的,敌人在克拉斯诺格勒地域和新莫斯科夫斯克地域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接合部建立了强大的突击集团。几乎整个坦克第1集群都集中在新莫斯科夫斯克地域50公里正面上。9月29日,敌人转入进攻。坦克第1集群(10月6日改称坦克第1集团军)各师10月4日在第12、第18集团军接合部突入后,于10月7日在奥西片科以北地域与由梅利托波尔地域进攻的德军第11集团军机械化师会合,合围了第18、第9集团军各一部。第18…集团军司令A.K.斯米尔诺夫中将从退却各师中组建一个军队集群,并亲自指挥该集群战斗。该集群在奥西片科西北地域被完全合围,一直奋战到10月10日。斯米尔诺夫中将在一次战斗中阵亡。德军第17集团军于10月6日发起的进攻,尽管该集团军的兵力占很大优势,但仍被第6集团军阻住。在4天的战斗中,敌军在此前进了25—30公里。至10月6日日终前,第12集团军在巴甫洛格勒、瓦西里科夫卡、加夫里洛夫卡一线组织了防御,而第.18、第9集团军穿过敌不甚绵亘的正面,分别退至斯大林诺(顿涅茨克)、塔甘罗格地域。同日,遵照大本营的指示,为掩护罗斯托夫接近地,建立了塔甘罗格战斗地段,辖3个步兵师,任务是10月13日前在乌斯片斯卡亚到塔甘罗格间沿米乌斯河东岸组织防御。10月14日,南方面军(第9集团军和塔甘罗格战斗地段)对敌实施反突击,并在一些方向迫敌先遣部队后退10—15公里。但是在德军坦克第1集团军主力到达以后,苏军再次被迫退后。鉴于当时出现的情况,大本营通过10月15日训令命令南方面军从10月17日开始退至红利曼、戈尔洛夫卡、塔甘罗格一线,10月30日前完成退却,并通过缩短防线至少抽出3个步兵师编入预备队。同时,在北高加索军区组建了独立第56集团军,用以防守罗斯托夫。南方面军执行大本营的命令,以右翼坚守红利曼、杰巴利采沃一线,左翼(第18、第9集团军)在敌优势兵力压迫下,于1941年11月4日日终前退至大本营指定地区以东30—35公里,即杰巴利采沃、红卢奇、大克列平斯卡亚、哈普雷一线。
敌军得以前出罗斯托夫接近地,并占领了顿巴斯西南部。但是,法西斯德军统帅部未能达到围歼南方面军这一主要战役目的。坦克第1集团军向东冒进,远离其步兵兵团,处于不利战役态势,为尔后苏军统帅部实施罗斯托夫进攻战役(1941)时所利用。顿巴斯激战结果,法西斯德军遭到重大损失。苏军在防御中表现了英雄主义和顽强精神,在此段战线牵制了敌人庞大兵力。


南线战斗5
克里木和塞瓦斯托波尔防御(1941—1942)
克里木战役(1941)
伟大卫国战争中独立第51集团军和滨海集团军在黑海舰队配合下,于1941年10月18日一11月16日实施的防御战役。1941年10月月中前,防守克里木的独立第51集团军(司令为中.H.库兹涅佐夫上将)和由敖德萨开至该处的滨海集团军(司令为N.E.彼得罗夫少将)共有12个步兵师、4个骑兵师。其中在最危险的北部方向占领防御的只有5个师:4个师在伊顺阵地,1个师在琼加尔地峡。为攻占克里木,希特勒统帅部集中了德军第11集团军的7个步兵师和1个罗马尼亚山地军。这些军队由大量航空兵支援。10月18日,滨海集团军尚未赶到,敌人就转入了进攻。德军经彼列科普地峡实施主要突击,罗马尼亚山地军所属部队(经琼加尔桥)实施辅助突击。在激烈战斗中,敌军于10月20日突破了伊顺阵地。苏军陷于困境。在克里木的草原部分没有可以设防固守的构筑工事地区。为改善指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把在克里木作战的陆海军合并,于10月22日成立了以H.列夫琴科海军中将为首的克里木军队指挥部,统辖独立第51集团军、滨海集团军和黑海舰队。滨海集团军与进攻之敌连续战斗,被迫退向塞瓦斯托波尔。在战斗中被削弱的独立第51集团军未能将敌阻于刻赤半岛,遂向刻赤退却,11月16日又撤往塔曼半岛。
克里木战役的意义在于,法西斯德军重兵集团在克里木北部和中部被战斗缠住几达1月之久。这就使苏军统帅部赢得了加强塞瓦斯托波尔陆上防御和组织塔曼半岛防御所必需的时间。在战斗中,希特勒匪军遭受重大损失。敌从行进间夺取塞瓦斯托波尔的企图被该市守备部队打退。从此开始了历时8个多月的城市英与御
塞瓦斯托波尔防御
伟大卫国战争(1941—1945)期间,1941年10月30日至1942年7月4日为防守塞瓦斯托波尔这一城市和黑海舰队的主要海军基地而进行的英勇防御(见第864—865页之间的彩色插页图)。
卫国战争爆发前,塞瓦斯托波尔只作了对海和对空防御准备。该城的陆上防御配系从1941年7月起才开始建立, 由3个防御地区(前进防御地区、主要防御地区、 后方防御地区)组成, 但在敌军前出到该城的近接近地时(10月30日),工事构筑仍未完成。 塞瓦斯托波尔守备部队约有2.3万人,野战炮和海岸炮约150门。海上防御由海岸炮兵和黑海舰队的舰艇承担。
德国第11集团军于1941年10月突入克里木后,企图于10月30、31日或11月初从行进间攻占塞瓦斯托波尔。但塞瓦斯托波尔的守备部队在舰炮和航空兵的支援下粉碎了敌人的企图。在最初的几次战斗中,城市的保卫者们表现了无比英勇顽强的精神。在杜万科伊地区的几次战斗中,海军陆战队队员H.M.克拉斯诺谢利斯基、且.C.奥金佐夫、D.K.帕尔申、B.中,齐布利科在政治指导员H.Ⅱ.菲利琴科夫率领下建立了不朽的功绩,他们用宝贵的生命阻止了敌坦克的进攻(见上萨多沃耶)。11月4日,保卫塞瓦斯托波尔的陆海军统一编入塞瓦斯托波尔防区,11月9日,滨海集团军也编入这一防区。黑海舰队司令中.C.奥克佳布里斯基海军中将任防区司令,滨海集团军司令H.E.彼得罗夫少将为分管陆上防御的副司令。 防区约有5万人,170门火炮,防空配系中有60门高射炮和30挺高射机枪。塞瓦斯托波尔的几个机场上共驻有90—100架飞机。舰队的基本兵力已于11月初转移到高加索沿岸各港口。但有1艘战列舰、几艘巡洋舰及其它一些舰艇仍定期驻泊在塞瓦斯托波尔。为了便于指挥,塞瓦斯托波尔防区划分为4个防御地境,每个防御地境设一指挥长(师长)。有1.5万多名塞瓦斯托波尔居民自愿参加民兵,大部分党团员由市防御委员会(主席为市委书记B.A.鲍里索夫)派去加强部队。党政工作也得到很大加强。在陆海军全体官兵中广泛宣传1854—1855年塞瓦斯托波尔英勇保卫者的传统,反复说明坚守城市和海军基地的重要意义,研究战斗经验。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从行进间攻占塞瓦斯托波尔的企图失败后,对该城发动了三次猛烈进攻。第一次发生在11月11—21日。敌人集中4个步兵师、1支摩托化部队和1个罗马尼亚摩托化旅,沿雅尔塔公路向巴拉克拉瓦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并从切尔克兹—克尔缅地区沿卡拉—科比亚谷地实施辅助突击。经过激烈战斗,敌人只在个别地段上突入前进防御地带1—4公里。由于第51集团军从刻赤半岛后撤,11月19日塞瓦斯托波尔防区直接隶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法西斯德军人员和技术装备损失巨大,于11月21日转入有计划的围攻,并向塞瓦斯托波尔调来生力军和重炮(其中包括铁道炮)。 苏军统帅部利用短暂的平静时机进一步加强城市防御。守备部队增加了从高加索经海路调来的步兵第388师和9个补充营。
12月17日,敌人发起第二次进攻, 投入7个德国步兵师和2个罗马尼亚山地步兵旅,1,275门火炮和追击炮,150多辆坦克,近300架飞机。其中3个师的兵力越过梅肯济耶维山地向北湾实施主要突击, 1个师的兵力沿黑河向因克尔曼实施辅助突击。敌人在人员和技术装备的数量上几乎超过苏军一倍。在梅肯济耶舰艇抗击法西斯空军对塞瓦斯托波尔的空袭维山区,尽管苏军英勇抵抗,敌人仍然楔入苏军防区。12月20日, 面临法西斯德军突破北湾的危险局面。苏军统帅部采取了紧急措施,加强防区部队。12月21日,一支舰艇队(2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从新罗西斯克给塞瓦斯托波尔运来了独立步兵第79旅, 次日该旅实施反冲击,阻止了敌人的进攻。12月22—24日,步兵第345师和1个坦克营乘运输船和战斗舰艇从波季、图阿普谢赶来;28日,步兵第386师也赶到。塞瓦斯托波尔防区部队, 在战斗舰艇和航空兵的火力支援下,实施反突击,击退了主要方向上的敌人,消除了敌人突破的威胁。驻扎在赫尔松涅斯机场上的航空兵群,从12月17日一31日共出动l,130架次。12月26日开始的刻赤—费奥多西亚登陆战役1941—1942)对于粉碎敌人的进攻起了巨大作用,它迫使敌人从塞瓦斯托波尔调走大量兵力。1942年1—3月间, 防区部队在黑海舰队的舰艇和航空兵的支援下实施一系列反突击,并在个别地段上把敌人击退1—4公里。尽管敌塞瓦斯托波尔的巷战 n.H.平基谢维奇航空兵掌握制空权,其潜艇和鱼雷艇也在克里木沿岸附近积极活动,企图从海上封锁塞瓦斯托波尔,但苏军给养、弹药、武器装备和补充人员仍源源不断地从高加索各港运到塞瓦斯托波尔。仅1942年6月,水面舰艇和潜艇就向塞瓦斯托波尔运去23,500多名补充人员,1.5万吨物资,并后送2.5万名伤病员。
到1942年6月初,防区内已有10.6万人、600门火炮和追击炮、38辆坦克和53架完好的飞机。但由于1942年5月底苏军被迫放弃刻赤半岛,塞瓦斯托波尔的局势急剧恶化。德国法西斯统帅部在塞瓦斯托波尔附近几乎集中了第11集团军的全部兵力——约20.4万人,450辆坦克、2,000多门火炮和追击炮(其中包括420毫米、甚至600毫米的大口径重炮)和600架飞机。敌军兵力居优势,人员多1倍,火炮超过2倍,坦克和飞机超过10倍。德军从空中封锁城市, 并加强海上封锁。5月27日起,塞瓦斯托波尔不断遭到德国航空兵和炮兵的突击,6月2—7日, 敌人进行猛烈的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接着于6月7日拂晓转入进攻。德军从北面和东北对北湾东端实施主要突击,从卡马雷地区越过萨蓬山向塞瓦斯托波尔东南郊实施辅助突击。头五天,城市保卫者顺利抗击法西斯疯狂进攻。 但到6月中旬,已开始感到弹药奇缺,兵力消耗甚大。敌人这时又调来预备队, 几乎连续不断轮番攻击。6月18曰,敌人付出巨大损失才推进到北湾、因克尔曼和萨蓬山等地。6月26日,苏军用战斗舰艇向塞瓦斯托波尔运来最后一批补充兵员步兵第142旅。仅用潜艇运送少量弹药和给养。6月29日,法西斯德军突入市内。塞瓦斯托波尔保卫者英勇地进行巷战。6月30日,敌人突入舰艇区,在区内发生了激烈的马拉霍夫岗争夺战。但由于缺乏高射炮弹以及最后一批飞机已从塞瓦斯托波尔转移到北高加索各机场,城市保卫者完全失去空中掩护。6月30日黄昏,塞瓦斯托波尔防区剩下的部队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按照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命令开始从塞瓦斯托波尔撤向斯特列列茨卡亚湾、卡梅舍瓦亚湾、卡扎奇亚湾和赫尔松涅斯角,并继续英勇战斗到7月4日,个别地方直到7月9日才停止战斗(见赫尔松涅斯)。塞瓦斯托波尔的保卫者中一部分被撤走,另一部分突围后进入山区参加游击队。塞瓦斯托波尔防御历时250天。 它是苏军群众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典范。塞瓦斯托波尔防御(1941—1942)具有重要的军事、政治和战略意义。它长时间地箝制德、罗军队的大量兵力,破坏希特勒统帅部在苏德战场南翼的计划。在争夺塞瓦斯托波尔的作战中,敌人伤亡共30万人。塞瓦斯托波尔防御,作为处于敌人深远后方的滨海城市和海军基地长期进行积极防御的范例而载入军事史册。陆海空三军密切协同是这次防御的突出特点,这是由于建立了统一的指挥部(防区)和善于组织指挥的结果。
在塞瓦斯托波尔防御中,城市劳动群众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在市党组织领导下,积极参加构筑防御工事,冒着敌人的炮火为前线制造武器弹药和救护伤员。 有46名军人因在塞瓦斯托波尔防御中表现英勇顽强而荣获苏联英雄称号。在防御中,战功卓著的部队有:步兵第25师(师长丁.K.科洛米耶茨少将)、步兵第95师(师长为B.中.沃罗比约夫少将,1942年1月起为A.厂卡皮托欣上校)、步兵第172师(师长为H.A.拉斯金上校)、步兵第345师师长为H.O.古济中校)和海军陆战第7旅旅长为E.H.日季洛夫上校)、海军陆战第8旅(旅长为B.几维利尚斯基上校,1942年1月起为n.6,戈尔皮先科上校)、海军陆战第79旅(旅长为丸C.波塔波夫上校)等。为表彰城市保卫者的功绩,1942年12月22日颁发了“塞瓦斯托波尔防御”奖章, 3.9万多人荣获这种奖章。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1965年5月8日命令,授予英雄城市塞瓦斯托波尔列宁勋章和“金星”奖章各一枚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中的苏德战争各次战役地图(1941-1945)

请问楼主,好像还没完啊,还有更多的吗?

TOP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中的苏德战争各次战役地图(1941-1945)

哥们儿,不要告诉我是你自己手输的……………………

1000_1126061244.jpg (9.57 KB)

xun002_1126061338.jpg (14.77 KB)

TOP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中的苏德战争各次战役地图(1941-1945)

我吃饱了没事干啊,手上只有这几张图,后续的还没找到。

TOP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中的苏德战争各次战役地图(1941-1945)

少图
快去找!

TOP

返回列表

皖ICP备17017115-1号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