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PAD 全系列香港机型即时价格信息微软Surface Pro 11/Pro 10/Pro 9/Laptop7/Laptop 6 全国联保行货价格信息联想拯救者、小新、扬天及昭阳笔记本电脑全国联保行货报价华为Mate70、Mate70 Pro、Mate X6、P70 Pro、P70、荣耀200 Pro、荣耀Magic 6 Pro手机行情苹果Macbook Pro/Macbook Air/iMac全国联保机型最新行情
THINKPAD 全系列正品全国联保行货价格信息合肥DELL戴尔XPS、灵越、成就、G16系列全国联保行货价格信息惠普战系列、星系列、光影精灵、暗影精灵全国联保行货即时价格信息华为笔记本电脑MateBook X Pro 2024/MateBook GT 14、Matebook 14、D14、D16系列/荣耀MagicBook 苹果iPhone 16/16 Pro/16 Pro Max/iPad Pro 2024/iPad Air6/Mini7 全国联保机型最新行情
ThinkPad子品牌ThinkBook新青年创业本价格信息联想、THINKPAD、戴尔、华为、苹果和微软Surface产品官方客服地址及联系电话NBCLUB办公地址、电话及交通路线笔记本电脑配件最新价格信息 内存及固态硬盘等 
返回列表 发帖

难产的红色魔鬼——前苏联海军“苏联”级战列舰

在航母成为海上霸主之前,称雄大洋的是装备有巨型舰炮和具备重装甲防护的战列舰;在那个时代,战列舰的吨位多寡和战舰质量的优劣直接体现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和国际威望。西方列强在上个世纪初进行的军备竞赛主要就是以后无畏舰(现代战列舰的雏形)为目标、并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沙俄作为列强中最贫弱的一个,虽然设计了众多型号的无畏舰,但最终建成列装的并不多,比较有名的是“彼得巴甫洛夫斯克”级战列舰(其中“列宁”号和“卡拉”号一直服役到卫国战争爆发,并最终沉于stuca之手;“十月革命”号幸运的度过了整个卫国战争,并于1952年解体)。苏联成立之后,随着国力的剧增也开始着手建造新式战列舰。三十年代是斯大林的时代,我们大多数人都记得这一时期苏联极负盛名的“大清洗”运动、单极少有人知道斯大林的“大海军”计划。这一计划最终由于二次大战的爆发而中断,但透过历史的迷雾,今天我们仍然能看到那个时代红色苏联在谋求世界霸权上的咄咄逼人。这里介绍“大海军”计划中最重要的战列舰计划——空前绝后的“苏联”级。
俄国海军历史学家毫不怀疑,即使苏联能在某种程度上避免参与二战(他们坚信希特勒肯定会进攻苏联),斯大林巨型舰队计划确立的目标也会因缺乏现实性而无法实现。即使是在和平条件下,1938年和1939年开始建造的所有主力舰中都无法完工。斯大林提出的“节省每一分钱”的口号也于事无补。苏联当时缺乏大量基础工业设施:火炮工厂无法制造或测试406毫米口径舰炮;直到二战结束才能制造大功率燃汽轮机所需锅炉设备;无法制造火控所需高性能光学设备等。苏联使红海军在7至10年内实现11年发展计划,但其有限资源和能力无法确保该目标的实现。1939年,红海军的经费预算达到75亿卢布,相当于国防总预算的18.5%及国家总预算(1531亿卢布)的5%。次年,仅4艘已开始建造的苏联级战列舰就占用了苏联几乎三分之一的国防预算。
  然而,没有一位俄国海军历史学家能够令人满意地解释斯大林为何在30年代中期变为最后的“海权论者”或“马汉主义者”之一。卡萨托诺夫考虑了几种原因,包括国际形势、海军军备竞赛及斯大林的妄自尊大情绪等。但西方分析人士对此提出了异议,R·V·赫里克海军中校(美国从事红海军研究的优秀专家)提出的关键因素是斯大林对西班牙内战经验教训及1936年《伦敦海军公约》限制条款的合理推断。斯大林的结论是,苏联的外交主张之所以无人理会,主要是因为没有强大的海军力量作为后盾;其他国家认为红海军主要依赖于小规模潜艇部队,并由此轻视苏联的实力。赫里克还正确地认识到,斯大林的长远意图是将苏联远洋舰队部署于公海,而不仅仅局限于波罗的海和黑海水域。
  一直存有争议的问题是,斯大林在30年代初并不反对当时占据主流地位的军事理论,即认为红海军仅具备有限防御作用。虽然他从内心已转而倾向于利用大型战舰担负防御任务的作战思想,但他并不反对“清洗”那些与他一样支持巨型舰队计划的前沙俄海军军官。建立巨型舰队的提议不可能来自苏联军方,因为当时的苏联国防部被陆军所控制,且在传统上一直将海军视为地面部队的支援力量。显然,对相关问题的考察或斯大林本人的行为(或二者都)存在自相矛盾之处。
  1935年底,根据斯大林的命令组建了一个特别委员会,由它代表苏联政府最高国家安全决策机构(劳动和国防人民委员会及国家计划委员会)审查现有和未来海军发展计划。1936年初,该委员会严厉批评了当时正在实施的“二五计划”中的造船项目:计划建造的8艘轻巡洋舰中仅有2艘完工。这种拖延施工进度的问题同样也影响了3艘列宁格勒级驱逐领舰的建造项目(“7号工程”),该项目从1932年(“一五计划”期间)开始实施,首舰于1933年11月下水,但在3年后仍未服役,相关责任人员遭到处决。
  随后的1936至1937年,虽然苏联充斥着严酷的政治迫害,但有关方面仍起草了几份建设“大海军”的相关计划。根据一份1936年4月的计划,到1947年将有15艘战列舰、22艘大型巡洋舰、32艘轻型巡洋舰、162艘领舰和驱逐舰、412艘潜艇及多艘炮舰完工,排水量总吨位达130万吨。同年6月的方案将战列舰数量增至24艘,把轻型巡洋舰的数量减至20艘,驱逐舰和潜艇分别为182艘和344艘。在随后修订的5份计划中,有4份增加了建造舰艇的排水量总吨位数。1939年8月修订的计划草案已将战舰总数增至699艘,排水量总吨位数达250万吨,此外还将建造数百艘辅助舰船,其排水量总吨位数达50万吨。
  在上述新建舰船中,重新组建的太平洋舰队的份额将占40%,目的是具备在公海击败日本海军并摧毁其母港、夺取库页岛以及破坏日本海上交通线的能力;波罗的海舰队的任务是击沉德国、波兰、瑞典、芬兰及三个波罗的海沿岸小国海军的战舰;潜艇部队的任务是每月击沉德国舰船12万吨;黑海舰队负责击沉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等国海军舰只;北方舰队负责阻止德国在北冰洋的登陆部队并破坏北大西洋交通线。
  苏联陆军和海军在使用航母的问题上存在分歧。苏军总参谋长叶戈罗夫元帅认为需部署6艘航母:2艘部署于北方舰队,4艘部署于远东。奥尔洛夫元帅认为只需部署2艘小型航母,他后来为取悦斯大林而全盘放弃了航母部署计划。
  上述计划草案通常是在非常仓促和高度保密的情况下由高级官员(而不是海军专家)拟制,前者没有召集专家和理论家进行协商,此类专家(如彼得罗夫)通常已被清除出红海军。据L·M·加勒元帅(1936年任波罗的海舰队司令员,是“大清洗”中得以幸存的极少数前沙俄海军军官之一)称,斯大林在1936年曾召集各舰队司令员并以轻松的语调询问:“我们需要哪些类型的战舰和舰炮?”各舰队司令员一致认为应优先发展潜艇,而在发展大型水面舰艇方面意见不统一。太平洋舰队司令员M·V·维克托罗夫因所在海域宽阔而倾向于大型水面舰艇,而黑海舰队司令员I·K·科扎诺夫元帅自然主张拥有一支绝大部分由驱逐舰组成并包括部分巡洋舰的舰队。斯大林显得极不耐烦,并轻蔑地对这些舰队司令员说:“你们自己甚至都不知道到底需要什么!”
  慑于斯大林的恼怒,海军领导层小心翼翼地避免在内部探讨这个问题。奥尔洛夫元帅于1936年7月15日发布命令:“停止造船工业和海军学院教授们之间的讨论。”24年前关于沙俄海军发展的理智探讨与斯大林巨型舰队计划的高度保密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斯大林坚持由“党的总书记”(他本人)定期审查舰船设计方案,但却不让舰队司令员了解所在地区船厂的具体情况。
让人感兴趣的是除3号方案外,其余各设计均使用了四联装炮塔。苏联对四联装炮塔的偏好可以追溯到1915-17年间各大船厂的计划舰方案,那时俄国工程师们就在四联装炮塔的机械结构设计上花费了不少心血。这些方案后来提交海军舰艇建造技术委员会审批,而技术委员会自己也为斯大林搞出了几个看起来更疯狂的大型战列舰设计。
  技术委员会认为12门406毫米炮要优于9门456毫米主炮方案,原因是炮管数量的增加可以获得更密集的齐射散布,同时单位时间的弹药投射量也比9门更大口径的主炮多。不久战列舰预研工作从海军移交给苏联部长会议下属的造船部执行,造船部很清楚自己实际的工业水平,他们将А型战列舰改称维23型,技术要求则降低到如下指标:
  标准排水量55000吨,9门406毫米主炮和32门130毫米平高炮,24门37毫米机关炮和24挺12.7毫米机枪;侧装甲450毫米,上部装甲带200毫米,水平装甲总厚200毫米,航速36节,续航力15000海里/15节。
  同时还有一个500毫米主炮的超级战列舰方案。必须指出的是,23型和超级战列舰一开始都是为红旗太平洋舰队准备的。但是没过多久,设计指标又因故进行了大幅度调整。1936年8月,苏联成功的与英国达成了双边海军协定。苏联政府表示愿意遵守1936年3月的《第二次伦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关于战列舰排水量不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超过406毫米的限定。不过苏联人却巧妙的钻了条约的空子:几大海军强国中,只有太平洋上的日本未批准《第二次伦敦条约》。因此苏联认为,自己完全有理由为太平洋舰队建造406主炮的超条约型战列舰,以对抗日本可能发展的超级战列舰。1936年8月3日,红海军司令奥尔洛夫提出了未来战列舰的技术要求,41500吨,9门406主炮、12门152和100毫米副炮、40门37毫米机关炮;侧装甲380毫米、上部装甲带250毫米、水平装甲50+135毫米,航速30节,续航力6000-8000海里,另有2具弹射器和4架水上飞机。这次苏联海军不准备另起炉灶,决定以UP-41型为基干进行扩大初步设计。第一中央特别舰艇设计局和波罗的海厂第四设计局奉命接手工作。当年12月,双方各自拿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
  经过初步论证,斯大林选择第四设计局的方案,同时要求将水平装甲加强为30+50+180毫米,允许排水量适度增加到46000-47000吨。由于大清洗的缘故,如此重要的战列舰计划的总设计师居然是位年仅32岁的秋利金同志。第四设计局受宠若惊,满怀革命热情干了起来。但是不久,设计师们就碰上了排水量超标的严重问题,即使略微降低水平防护,标准排水量还是不可避免地要达到48415吨。1937年7月14日,战列舰计划交给斯大林审批。秋利金和他的同志们已经准备好接受死刑判决了,但情况却完全出乎意料。其实早在四五月份,海军司令奥尔洛夫和造船工业部部长穆克列维奇就已经商定,将战列舰放大为55000吨以满足其在防护性能上的要求。斯大林对此表示满意,还进一步将战列舰放大到57000吨。1938年2月,23型设计定型,最后脱颖而出的幸运儿是III号У方案:
  排水量:58420吨
  武备:3座三联装406主炮、12门152和100毫米副炮、40门37毫米机关炮
  装甲厚度:侧装甲320毫米、水平装甲25+140+60毫米,普列赛水下防御系统,最大宽度7.5米,主机功率201000轴马力,最大航速28.5节。
 苏联级(23型)
  1938年2月28日,海军副人民委员伊萨科夫向国防会议提交了请求建造23型(首舰被斯大林圈定为"苏联"号)的报告。经过讨论,国防人民委员会同意了海军的请求,并决定在1938年7月15日开工建造首舰。23型在设计中先后制造了一百多个模型以求获得最优的舰体线形,后来还在赛瓦斯托波尔建造了КМ-1和КМ-1号1:10大比例动力模型进行航行试验。但试验结果给设计师泼了一头冷水:推进效率比设计值低了10%左右,最大航速不得不就此于1938年11月调低到27.5节。好在后来中央特种舰艇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开发出了更高效率的螺旋桨,预计可以将最大航速提升至28节。船厂还建造了23型的全尺寸舰体不完全木质模型,供设计师修改总体布置用。整个1938年,光23型试验就花去了两千七百万卢布!
  总体布置
  "苏联"级1939年5月13日的正式定型的设计技术指标如下
  标准排水量59150吨
  满载排水量65150吨
  全长269.4米
  水线长260米
  最大宽度38.9米
  水线宽36.4米
  满载吃水10.4米
  型深16.7米
  备注:"苏联"级采用了长首楼型舰体,从上至下依次为首楼甲板、上甲板、中甲板、下甲板、平台甲板、支撑甲板和内底,上甲板为强力甲板。艏舯艉部干舷高分别为9.6、6.35和8.95米,设计初稳性高3.4米,舰体长宽比7.14:1,比较肥胖。主炮塔前二后一布局,外观及总体布置明显地类似UP-41。由于UP-41本身是"维内托"的改型,因此西方国家无不戏谑的将"苏联"级称为"维内托斯基",倒也不算太过分。舰员编制1664人,其中包括112名军官、226名海军准尉和1281名水兵(一说1292人,包括66名军官、175名海军准尉和1051名水兵,这一乘员组编制人数对于"苏联"级来说显然太少)。
武备及火控
  "苏联"级装备了3座三联装МК-1型406毫米主炮塔,该炮塔是以沙俄时代的406毫米炮塔为基础设计的,由列宁格勒的"街垒"和"布尔什维克"厂生产,到1940年才进行了第一次试射。炮塔使用一套包含150个203毫米直径滚珠的滚珠轴承装配到圈座上,另有204个垂直滚柱用于承受火炮射击时对炮塔的后坐力。火炮独立俯仰,固定在+6度实施装填。将火炮俯仰时间计算在内后,火炮在小于20度、20-27.5度、2.75-30度和 30-40度仰角时的持续射速分别为2.6、2.5、2.4 和2发/分。炮塔弹药基数300发,另有306-312个全当量药包。3门炮之间用2道60毫米装甲板分割成独立的防火战斗室。Б-37型406毫米炮预定生产38门,但直到"苏联"级计划取消,总产量也不过区区4门。曾经在设计阶段讨论的456、460、500和533毫米主炮均因技术难度太大全部取消。列宁格勒保卫战期间,406毫米火炮曾经参加了对德军远程炮兵的炮战。
  23型装备有6座双联装152毫米副炮,装填角度+8度。仰角16度以内射速为7.5发/分,30-40度之间的射速降低到4.8发/分。另有4座双联装100毫米高射炮,1941年1月,又在后甲板加装了2座双联装炮塔。"苏联"的轻型防空武器很有魅力,她装备了8座带稳定器的46-К四
  联装37毫米机关炮。而当时其他国家还没类似的先进设计。23型武器性能如表所列。
  "苏联"级的火控系统在很长时间以内一直是个谜,最近相当数量的资料解密后,我们才得以有机会窥豹一斑。"苏联"级装备有3座КДП-8主炮射击指挥仪,其中2具位于前后司令塔顶部,另一具布置在前桅楼顶端。其中司令塔顶部的为Ⅱ型,其侧装甲厚度为50毫米,另2座Ⅰ型指挥仪装甲厚20毫米。指挥仪配备了2具ДМ- 8-1式体视式测距仪,外观独特。1具测距仪用来对目标进行测定,另一具负责观察本舰射弹偏差。舰内射击指挥所装有1套ЦАС-0机电弹道解算器和1台ПК-3型座标自动变换器。整套主炮火控装置可以对25海里范围以内,航速不超过42节的目标进行全向解算。另外每座主炮塔也备有1具ДМ- 12测距仪,ДМ- 12基线长12米,是苏联制造的基线最长的光学测距仪,采用了部分德国技术。副炮由4具КДП-4т-Ⅱ型指挥仪提供射击诸元,每座指挥仪有2具ДМ- 4测距仪。在КДП-4т-Ⅱ的控制下,副炮既可以射击水面目标又可以对付低空低速的飞机。100毫米高射炮群由3座带稳定器的СПН-300高射炮射击指挥仪指挥。СПН-300布置在上层建筑的首尾线上,有1具ДМ- 4测距仪。由于装备了稳定器,СПН-300可以在舰体严重摇摆的情况下对360度内空中目标进行有效稳定的跟踪。
  防护性能
  23型采用了极为强大的装甲和水密防护结构,其装甲总重达到空前的23306吨,甚至超过了装甲重23262吨的"大和"级。"苏联"级的装甲防护体系为独特的不完整双装甲舱式,结构很复杂,在中央的主装甲舱前后装甲隔墙外,还分别布置有1道厚度更大的外围艏艉装甲隔墙。在艏部和艉部的两道装甲隔墙间,仍然布置有侧装甲带和水平装甲。这样看,"苏联"级的装甲防护体系仍然可以算得上重点防御类型,但其有效防护体积显然比一般的装甲舱式更大更有效。
  主装甲舱装甲厚度及结构如下,主装甲带全长148.4米,从一号炮塔前的第64号龙骨延伸至3号炮塔后的196号龙骨,占水线长度的57%左右。装甲带高6.27米,其中1.77米位于设计水线以下。由于预计的弹着角不同,装甲带的厚度也按照命中角度进行了厚薄不同的分布设计。动力舱外侧的装甲带厚375毫米/倾角5度,2号炮塔弹药库处侧装甲厚度增加到390毫米,2号炮塔和1号炮塔之间装甲带厚406毫米,1号炮塔弹药库外侧舷装甲加强到420毫米。406和420毫米装甲带的长度分别为17.5和11米,3号炮塔弹药库侧装甲相应削薄至380毫米。主装甲舱前后装甲隔墙厚度分别达到了230和365毫米。在舰首30号龙骨位置,还有一道厚285毫米的2号大角度倾斜横隔墙,2道艏横隔墙间的水线侧装甲厚220毫米,可以抵御203毫米弹的攻击。3号炮塔弹药库处的侧装甲带一直延伸到2号艉装甲隔墙,2号隔墙装甲厚度不均,从上至下依次为180、365和360毫米。"苏联"级的装甲板全部使用了比较坚固的企口连接。
"苏联"级的水平防护由3道甲板构成,最上面是25毫米厚的首楼甲板,155毫米厚的上甲板作为主水平装甲板,下面则是50毫米厚的中甲板。前后司令塔装甲厚度分别为425和220毫米,桅楼上的信号舰桥有75-100毫米厚的装甲防护。
  "苏联"的水下防护体系也是混合式的,其64-153号龙骨间是普列赛双重圆筒式防鱼雷系统,全长123米。圆筒舯部深度达8.15米,艏艉减少到7.0米。由于普列赛系统宽度太大,不利于舰体水下线形的平滑过渡。"苏联"级因此将艉部153-170号龙骨间改成多重防鱼雷舱结构。圆筒外板厚11毫米,内层的两道筒壁厚7毫米,中央圆筒直径3.15米,外面包着一层1.2米左右的油-水层。内部没有重型装甲防鱼雷纵隔墙,只有一道10毫米厚的放水支撑板和一道35毫米厚的轻装甲纵隔墙。舰底为双重纵骨结构,主炮弹药库下部是三重底,有一定的防爆能力。
    按照设计要求,"苏联"的装甲可以抵御406毫米穿甲弹和5000米高空投掷的1000公斤炸弹的攻击。其水下防御系统更是强大无比,防鱼雷系统能够防御750公斤TNT的水下爆炸!设计师们认为,"苏联"级还可以达到任意相邻5舱进水或舰底命中2条鱼雷不沉没,1舷命中3条鱼雷不丧失战斗力的惊人生命力。

难产的红色魔鬼——前苏联海军“苏联”级战列舰

12209302_2005033_1125497734.gif (45.31 KB)

12209302_2005033_1125497745.gif (30.63 KB)

B6FED5BDD6D0D3C9_1125497776.jpg (28.29 KB)

11028780_modpic8_1125497787.jpg (17.03 KB)

TOP

难产的红色魔鬼——前苏联海军“苏联”级战列舰

造出来了也没什么用

TOP

返回列表

皖ICP备17017115-1号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