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CLUB笔记本电脑俱乐部 合肥THINKPAD APPLE LENOVO DELL专卖店's Archiver

bobwu 发表于 2003-8-20 22:11

迅驰:真我的风采 ZT

迅驰:真我的风采
     1.耗电方面  

本站原创,未在传统媒体发表过
芒果   2003-8-8 17:27:00  
本文简介:
    Pentium-M处理器是迅驰平台的技术精华所在,以往大家都认为Pentium-M在耗电、发热和运行效率上较以往的平台更有优势,这是不够全面的看法,这些优势是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为优势的:)
1.耗电方面
迅驰平台是2003年笔记本电脑中最成功的平台,Intel优良的技术配合创意独到斥资3亿美元的推广,直到如今还让迅驰火热得不行。Intel这次打造的迅驰平台,从技术到行销都带给了我们全新的思路,因此迅驰的成功绝非偶然。Pentium-M处理器是迅驰平台的技术精华所在,以往大家都认为Pentium-M在耗电、发热和运行效率上较以往的平台更有优势,这是不够全面的看法,这些优势是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为优势的:)。
1. 耗电方面
Pentium-M的平均耗电确实要比PIII-M低,比P4-M低更是无容置疑,但请注意这是平均耗电,如果当Pentium-M全速工作时,它的耗电绝不比PIII-M低,不过仍然比起P4-M低,平均耗电在实际应用中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大多数人的笔记本电脑不可能一直把CPU用在100%,因此平均耗电有其重要的意义。但平均耗电低被模糊成“耗电低”便不是一种正确的说法,笔记本电脑的电池使用时间除了决定于自身的耗电,更大的决定于主机所装备电池的容量,何况笔记本电脑中耗电的并不是只有迅驰平台,多说无谓,我们举两个例子:
实例1:即使采用迅驰平台,但Samsung X10标准电池的使用时间较短,还不及前任P10来得长,计算两两者的电池容量和使用时间比例,X10的得分只是稍有提高,但电池容量的下降带来的影响显然更加大。这说明迅驰平台在自身耗电减少的同时,也不可忽视自身电池的储备容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迅驰机型中大多都采用了容量更大的电池,最高的单块容量甚至高达70Wh以上,这在以往P4-M平台机器中是基本上找不到的。
实例2:SunDigi.com曾经先后实测了设计比较接近的IBM X30和X31,前者采用PIII-M平台,后者采用迅驰平台,在两者主要外围部件以及电池相同的情况下,X31只在反映一般耗电的Life test中稍微胜出X30,在反映系统最高耗电状况的Comditioning Run中则输给X30,这也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迅驰平台的低耗电是有条件的。
2.发热方面
2. 发热方面
迅驰平台的热量确实要比以往的P4-M来得低,但不见得比PIII-M低,因此作为一种不太严谨的说法你可以认为PIII-M机型所能使用的散热条件,在迅驰机型上稍加增强就可以使用,就机身所能缩小到的限度,两者应该相近,事实上目前的迅驰机型也好像并没有突破原有PIII-M机型的最小体积,迅驰带来的低热量优点让设计师可以有更大的余地平衡现有的热量控制因素,但迅驰平台并非是整机中唯一发热的地方。
我们拆解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迅驰机器,得出的结论是它们能够比以前薄是因为大幅度更改了机身设计,采用更合理的布局和更轻薄的外围部件(例如广泛采用9.5mm厚度的硬盘和光驱,提高电池电芯的单节容量)等。迅驰在这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但把它说成全部因素显然是出于宣传的需要。
3. 运行效率的问题
众多的评测都提及迅驰平台中的Pentium-M可以相当于自己主频130~150%的P4-M,我们觉得这样的说法是不够全面的,请仔细看所用的测试程序和使用的环境,Pentium-M的优势其实在于整数运算方面,因此在Office应用、数学计算、网页浏览等方面确实要比P4-M拥有更高的效率,此时确实可以相当于主频更高的P4-M。但目前所用测试软件的浮点方面运算较少,这些应用包括视频音频的处理及编码、3D绘图等方面,也包含在许多的游戏环境中。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以同样是ATI Mobility Radeon 7500显卡的IBM T30和T40;COMPAQ EVO N610C和N620C比较,在内存和硬盘配置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采用Pentium-M 1.6GHz处理器的T40和N620C在Quake III Agent中的表现均要比采用P4-M 2GHz处理器的T30和N610C稍慢一点,而Quake III Agent正是衡量处理器浮点性能的简易工具,这是每个人只要有条件都能实现的实验,大家不妨试试看:)。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更加进一步的尝试一下OpenGL性能测试软件SpecView Per7.01。
后记
我们没有贬低迅驰平台的意思,我们依然认为它是最适合大多数用户的笔记本电脑平台,以上所说到的几方面问题,更多的是由于片面追求宣传效果导致的,我们相信在充分了解之后再喜爱它会比盲目的追捧它要更加稳固和长久。


页: [1]

皖ICP备17017115-1号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113号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